可穿戴设备沦为“四不像” 如何止住发展颓势?
去年,CES展会特地为可穿戴设备开辟了一块独立的展馆,到了今年,这项“特权”被取消了,原因嘛,相信大家心里是门儿清。
据IDC发布的报告显示,在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可穿戴市场依旧疲软,整体销量为2300万只,仅仅保持了3.1%的微弱增长,出货量则为270万,较去年同期的560万下降了51.6%。与此同时,Fitbit先后收购智能手表公司Pebble和Vector,微软、Moto 360相继宣布退出智能手环市场……一个个消息砸下来,只见智能穿戴市场的天空一片灰蒙蒙,令人感到茫然无措。
市场疲软?真正的市场仍在摸索阶段
2013年,谷歌推出智能眼镜,令人眼前一亮,随后,一些可穿戴设备也渐渐的开始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到了2014年,苹果Apple Watch的推出成为了引爆智能穿戴市场的那一根导火索,一时间,智能手表、手环、眼镜、项圈等五花八门的产品纷纷亮相,可穿戴设备开始悄然走红。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3年可穿戴设备的全球出货量是970万部,2014年为2890万部,2015年达到了7810万部,目前2016年前三季的出货量只有4490万部,距离前年的市场还差个3320万部。此前在2016年年初,IDC发布的报告里面称,预计2016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较之2015年将增长38.2%,至1.10亿部,然而,面对2016年的市场疲软,预计IDC这次要实力“打脸”了。
当前,在火热过后,可穿戴设备的续航差、功能单一、无法满足需求等问题渐渐开始凸显,由此一来,“鸡肋”成了可穿戴设备的一个显著代名词,尤其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这两个占领了绝大市场份额的产品。
面对市场的疲软,不少人都在唏嘘智能穿戴或将淡出市场。然而,就在日前,斯坦福大学的一个团队公布了一项研究成果,证明可穿戴设备的监测数据可以有效预测疾病,对于可穿戴设备而言,这一消息无疑带给了他们一个“起死回生”的希望。

最新活动更多
推荐专题
- 1 影石全景相机,谁是盈利最强企业?
- 2 “中国版”Ray-ban Meta AI眼镜价格最低不到100元,“凶残”的华强北们
- 3 「百镜大战」,三大产品形态之争
- 4 AI眼镜赛道分化;2025年中国市场总销量预计增长188.5%
- 5 VR眼镜销量下滑,AI眼镜月活暴增4倍,Meta公司眼镜业务冰火两重天
- 6 Apple Watch SE 3爆料来袭,一起瞧瞧有哪些新亮点!
- 7 苹果Vision Pro还能撑多久,库克或押宝智能眼镜,下一代产品最早年底亮相
- 8 Ray-Ban Meta迎来全面升级,占六成市占率的Meta加速布局AI智能眼镜
- 9 阿里、字节终结百镜大战?
- 10 暴跌45.8%!又一门隐秘生意扛不住了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