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股AR旋风 AR头盔了解一下?
辅助功能越多,越是好事吗?
但是,AR头盔需要在移动中判断未知情况,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智能提醒的加入,让头盔这一被动防御性质的工具开始向驾驶员主动避免安全事故的工具的改变。
对AR头盔来说,如何在高速的移动中实现上文提到的危险信号提醒,其实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旁边车辆的行驶方向是否对自己存在威胁,车辆是否行驶在安全道路,车辆与栏杆等是否保持了安全距离,都应该是需要考虑的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加入一些可靠的传感器大概是可行的路径。
另一方面,要让头盔的使用变得方便,语音控制技术的参与必不可少。如果出现一些唤醒没有反应、语音控制失灵的情况,则很有可能使头盔的各项内置高科技成为摆设。也就是说,本意是求得方便,结果最后变成了不方便,这恐怕不是科技进步的初衷。
除此之外,AR头盔还面临着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为AR产品所共有,即视场角。我们上面提到了AR头盔在帮助驾驶员观看周围情况的功能。实际上,AR头盔的作用之一就是为了解决视线狭窄的问题,以便让驾驶员看到更大的景幅,从而保证驾驶的安全性。但目前来说,今天哪怕是非常先进的AR头戴设备其视场也并不理想,只有不到40度。这对解决驾驶员的视线范围问题帮助有限。因此,在涉及到安全问题的AR头盔上,视场角的问题不容忽略。
第二个问题则是,AR头盔对驾驶员而言意味着什么呢?
AR头盔很可能将成为一款建立在增强用户粘度基础上的消费级产品,然而,在此之前,还有一些问题是需要注意的,那就是:到底显示多少信息才是合适的?比如台湾的Jarvish,速度、路况、路线、导航、环境、时间、天气……那么多的数据一股脑放到屏幕上,是不是有点扎眼?如此会不会干扰驾驶人的视线,从而产生安全问题呢?越来越多的辅助功能,对驾驶员而言一定是好事吗?
对头盔显示信息进行取舍与优化,应该成为开发者必须做好的选择。
所以,SUIRAN AR头盔看起来很有希望成为在娱乐打不开局面的情况下,AR转向具体应用场景的一次试水,但对这些问题的全面思考也将是其试水成功的重要条件。
军事、探测……不止于在路上的AR头盔
可以预见的是,一旦AR技术在摩托车头盔上取得市场成功,其在其他场景的复制也可能会迅速展开。
比如士兵头盔。目前为止,在头盔的科技含量这方面,军用头盔大概可以笑傲群盔。比如美国的单兵装备中,一顶防弹头盔高达2000美元,里面有夜视仪、氧气罩等。同样是Jarvish,其也推出了研发的MR军用头盔,当然这个和摩托车头盔不一样,其采用的是内置和实景结合的智能眼镜,在AI辨识的帮助下提升士兵对敌人的识别能力。
同时,对士兵来说,一款内置了丰富传感器的AR头盔可能有助于识别丛林、沙漠、天气、环境地图等,帮助其迅速适应作战环境。
另一方面,潜水探测也将因此而变得更加安全而高效。人类在携带装备的情况下,最深可以潜入300多米的水下,在这样的环境下,还要开展一系列的工作。传统上,氧气的消耗、深浅的位置、对生物种类的判断都需要潜水人员借助单独的设备或肉眼来进行,费力又费时。
那么,在AR头盔的帮助下,其可以显示出潜水位置的压力、携带氧气储备状况、时间等信息,以让潜水者保证自己的安全。在对生物进行考察的时候,加持了AI图像识别技术的AR头盔则可以显示出生物的种类、攻击性等其他情况,缩短判断时间,增加探测的有效性。
除此之外,在一些空气成分未知的领域如考古、煤矿开采等,AR头盔同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相较之下,军事、潜水探测等领域的AR应用显然还有更多的技术攻关,目前来说,用于骑行的AR头盔是技术最成熟,同时也最贴近市场的。那么,在安全乃至更多方面为驾驶员提供方便的可能、甚至将颠覆头盔被动保护定义的AR头盔,说不定能在台湾和东南亚这一类摩托车保有量巨大的市场,刮起一阵另类的AR旋风。
最新活动更多
-
即日-3.21立即报名 >> 【深圳 IEAE】2025 消费新场景创新与实践论坛
-
7.30-8.1火热报名中>> 全数会2025(第六届)机器人及智能工厂展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限时免费】安森美:Treo 平台带来出色的精密模拟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会议】ImSym 开启全流程成像仿真时代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在线会议】村田用于AR/VR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
精彩回顾立即查看>> 【上海线下】设计,易如反掌—Creo 11发布巡展
推荐专题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