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头苦干就行?智能产品成功不靠天道酬勤
我们常说解决痛点 智能产品帮得上吗?
智能产品一开始推出的时候,都是打着“解决痛点”的旗号来推广的,但最终又有多少可以真正解决到我们的痛点呢?如果要说“解决痛点”的话,那么顺应着已有的产品形态,结合用户日常在使用产品过程中产生的需求,深思熟虑后加入功能的手机,也许还是要比很多所谓的“智能产品”强得多。
从手机的发展史出发,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看,基于产品形态本身,做跨领域的加法,也许更能够击中痛点。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智能音箱在国外能够崛起的原因。Amazon Echo的成功,不仅是在产品本身加入语音助手的功能,背靠Amazon这个跨界电商大平台,Echo能够实现一系列更有意义的功能。根据Canalys的报告,Echo在2018年将会考虑发掘新的盈利模式。适量的广告、内容订阅服务、付费会员权限带来更多的服务、甚至是企业解决方案,这些都是厂商能够做到的卖点。
与Amazon Echo对比,在手机能够代替大多数智能产品功能的当下,智能产品是否还有发展的空间?哪怕是智能手表,在IDC的2017年全球智能穿戴产品的出货情况看,Q1到Q3带头的品牌主推的产品形态,其实都不是智能手表,而是更加简单的智能手环。而智能手环最终服务的终端,首先还是智能手机。
因此,如何在跨界思维的引领下,借助外界因素,最大化产品作用,也许比起天马行空的思维,更加符合未来智能产品的发展。硬制造出痛点的智能产品,哪怕模式有多新颖,最终还是会被消费者选择性淘汰。真正能够解决日常痛点的智能产品,除了拥有合适生活工作的形态,在消费者手上经常被使用,还需要一些跨界的思维加持,产生1+1>2的效果。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