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先穿戴还是先设备?人类在升华自我生活方式的道路上不会止步
本末倒置,先穿戴还是先设备?
既然穿戴如此自然而然,那我们是应该让我们的衣服鞋子更加智能,让我们的戒指手表更加灵动吧,不过事实却并非都是如此。
目前的可穿戴设备大体分为手腕为支撑的watch类(包括手表和腕带等产品),以脚为支撑的shoes类(包括鞋、袜子或者将来的其他腿上佩戴产品),以头部为支撑的Glass类(包括眼镜、头盔、头带等),以及智能服装、书包、拐杖、配饰等各类非主流产品形态。
乍看上去,似乎确实都是人类平时穿戴物品的一个延伸,但纵观如今市面上的各种可穿戴设备,更多的只是为了智能而智能,可穿戴反而是依附于设备上的某一个属性。比如智能手环,人类自古以来似乎没用戴手环的传统习惯,这完全为了智能创造了一个物体硬生生的塞到身上,似乎少了一些应有之意。又比如智能手表,虽然人们确实有戴手表的习惯,但人们会需要一款庞大、丑陋、续航差、价格昂贵、不能增值反而贬值的手表么?不会,这又只是把一个电子设备做成手表的样子硬生生固定在了手上,与人们习惯的手表相差甚远。再比如智能眼镜、智能头盔、智能服装等等,目前来说更多体现的是电子设备的属性,而非穿戴属性。
先穿戴还是先设备,这是一个问题。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以上提到的可穿戴设备存在的问题,总结来说,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设计缺陷(包括外观等)、技术难度(包括续航能力、运算性能、功耗、体积等)以及价格等。
可穿戴设备主打的是年轻的消费群体,这个群体对于个性的体现要求很高,所以在选购电子产品时,“颜值”是其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设计出一款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产品,是每个消费电子厂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这方面,苹果公司是行家,它的每一款产品都带有鲜明的苹果烙印,颜值高,自然受欢迎。
近几十年来,人类在电子技术上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几乎每一年技术都有巨大的突破,这种技术的突破在手机上体现十分明显,现在人手一台的手机,其运算能力已经可以媲美普通的个人电脑了。然而在可穿戴设备方面,这种技术的突破却还未达到那个阈值,正是技术的限制,才导致了可穿戴设备的穿戴属性之严重不足。续航能力(这似乎是整个电子行业的命门,手机说呵呵呵......)的限制,常用常充,及其不便。体积的限制,要求在更小的体积中集成尽可能多的功能,对于cpu性能和功耗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续航和体积的限制,导致无法运行更多更复杂的功能,而只能依附于手机使用,那么消费者不禁疑惑:那还用它做甚?
还有,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价格昂贵不甚亲民,动辄几百上千美元,与其功能严重不符,在可用可不用的状态下,消费者当然会选择,不用。
不过,纵然有如此多的问题,全球那么多大大小小的厂家,依然乐此不疲的投入到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浪潮中来,因为,这就是人类未来的生活方式。如今,Intel、ARM等芯片大厂在不断研发推出针对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应用级芯片,苹果、三星等消费电子界的大佬夜在不断跟进和升级主流的智能可穿戴产品,还有垂直细分领域如阿迪达斯、耐克在做针对运动的可穿戴产品,以及等等等等,无数大佬小厂,依然乐此不疲。
美好的期许
也许,在本届CES展上,我们就能看到令人眼前一亮的可穿戴设备,因为在追寻更加美好生活的道路上,人类的脚步是不会停下的,而从更高层面来看,这也是人类几千年生活方式的自然升华!

最新活动更多
推荐专题
- 1 智能眼镜的AI化进程加快;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销量将增长139%
- 2 入局百亿美元市场,成功抢跑Meta 这款国产AI运动眼镜能成功吗?
- 3 大厂疯抢第二季!小米、百度、中国电信等近十款AI眼镜产品或扎堆发布
- 4 回顾MWC2025:主旋律依旧是AI概念推动下的AI眼镜
- 5 Meta发布AI新眼镜!疯狂堆料,真能「读懂世界」了?
- 6 AI眼镜未至,小米“加码”AI耳机
- 7 逛完横岗眼镜城与华强北,看到「千亿智能眼镜产业」另一个现象
- 8 年报 | 2024年中国耳机耳麦市场销量2.18亿副,涨7.6%
- 9 小米AI眼镜还在酝酿,“百镜大战”的投资机会却已浮现
- 10 珠海跑出超级隐形冠军:年入30亿,全国第一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