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技术:
MCU/处理器 IP/EDA 封装/测试 电池/电源管理/驱动 传感/识别 显示/触控 声学/模组 OS/软件/算法 VR/AR 人机交互 通信 云服务/大数据 +
安全/隐私 材料/工艺/制造 工业设计 检测/认证 其它
产品:
智能手环 智能手表 智能眼镜 智能头盔 智能耳机 智能首饰 智能服装 智能腰带 智能手套/鞋袜 手持设备
应用:
医疗 运动/健身 娱乐 定位/安全 信息资讯 工业/军用 其它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2015年智能手机的继承和颠覆:可穿戴设备

  英特尔最近推出的IoT平台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可穿戴设备的数量的增长。

  通过对智能手机功能的一点点剥离就会得到不同功能的可穿戴设备,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使得对于用户关键信息的搜集不再局限于特定场景,换一种说法就是,用户可以利用这种碎片化的电子设备得到更好的产品体验,而且产品的适用场景也大大延伸了。

  上图ARM对可穿戴设备的规划图,最左边的是具有基本无线传输功能、传感器、低功率微处理器(如:Coretex-M)以及一些存储元件;运行的是嵌入式操作系统;有些产品会配有显示屏,而有些具有智能手表才有的功能。这种关注个人健康的智能手环是现下最流行的可穿戴设备。位于图表中央和最右边的是那些具有更高规格的处理器(如Cortex-A系列)和存储元件(如DDR内存);能够运行功能更强大的操作系统,并提供更多的功能。

  在笔者看来,当下可穿戴设备最大的阻碍不是在于自身,而是在于智能手机。高度成熟的智能手机代替了可穿戴设备的大部分功能,那么消费者为什么要买一个毫无帮助的手机附属品呢?消费者往往对某款产品有强的依赖性,如上所述,跨越早期采用者和早期众多跟进者之间的巨大鸿沟的难点在于打破消费者的传统理念,接受新的事物。智能手机在某些场景的局限性被科技巨头敏锐的觉察到了,而将其糅杂在一起的功能碎片化,众多可穿戴设备功能协同,提高的不仅是设备容错率和适用性,而更重要的是将彻头彻尾的改变人类对于电子设备的认知。

<上一页  1  2  3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可穿戴设备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