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智能手机的继承和颠覆:可穿戴设备
而对于一款全新的产品,首先的受众群是创新者,这类人的显着特征是:大胆热衷于尝试新观念和见多识广的社会关系。值得注意的是,在创新者和早期采用者之间有一个小鸿沟,这个小小的裂缝会阻碍许多新技术的发展,众所周知的3DTV就是栽在了这儿。接下来的早期采用者是指那些地位受人尊敬,通常是社会系统内部最高层次的意见领袖,同时它们也是一群十足的的科技门徒;早期采用者是最有可能对新产品进行投资的人。但是即便产品发展到这一步,还是没有引起主流消费者的注意。
这款科技产品千辛万苦的得到了些许来自早期采用者的投资,但是怎么才能跨越这个最大的鸿沟(The Big Scary Chasm)?也就是说,一款产品如何才能从少数人的爱好转换成大多数人不可或缺的工具?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答案往往是专注于营销。仅有好的产品,却缺少关键的营销策略是很难引起主流消费群体的注意的。类似的案例屡见不鲜,小公司由于资金受限,在大公司铺天盖地的营销手段前束手无策,产品夭折在The Big Scary Chasm之前。
那么可穿戴设备的前景如何?2014年是可穿戴设备发展最快的一年,与此同时传统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增长放缓;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它们各自的宣传力度上。众多分析机构普遍对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市场前景不看好,Gartner分析智能手机2015年的增长率只有10%,对平板电脑,这个数字更糟糕,只有7%。而对于可穿戴设备的预测却不尽相同,ABI研究机构认为可穿戴设备未来五年出货量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到56.1%,然而,Price Waterhouse Coopers对消费者的调查显示,超过76%的人并不需要一个新的可穿戴设备。
对于生态链顶端的科技公司来说:苹果、微软、谷歌以及谷歌的合租伙伴们,持续不断的业绩增长是公司生存的脉门。以三星为例,2014年第四季度营业利润为5.2万亿韩元(约合47.4亿美元),同比去年同期下降37%;预计2014年全年销售额为52万亿韩元(47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2%,业界分析主要原因在于智能手机市场过于饱和,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结合以上的数据,不难看出科技巨头调整策略,把业务重心转移到可穿戴设备上是大势所趋。到目前为止,所有的大公司发布了旗下最新的可穿戴产品,除了“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Apple Watch。
可穿戴与智能手机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智能手机就是一个可穿戴设备,虽然手机并不直接接触你的身体,但是这并不妨碍它体现出来的众多可穿戴的特性。事实上,相比于市面上的可穿戴设备,智能手机做得更多。虽然两者的核心技术基本相同:传感、无线传输、存储、计算,不同的是后者是一款高度集成的可穿戴设备。

最新活动更多
推荐专题
- 1 智能眼镜的AI化进程加快;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销量将增长139%
- 2 入局百亿美元市场,成功抢跑Meta 这款国产AI运动眼镜能成功吗?
- 3 大厂疯抢第二季!小米、百度、中国电信等近十款AI眼镜产品或扎堆发布
- 4 回顾MWC2025:主旋律依旧是AI概念推动下的AI眼镜
- 5 Meta发布AI新眼镜!疯狂堆料,真能「读懂世界」了?
- 6 AI眼镜未至,小米“加码”AI耳机
- 7 逛完横岗眼镜城与华强北,看到「千亿智能眼镜产业」另一个现象
- 8 年报 | 2024年中国耳机耳麦市场销量2.18亿副,涨7.6%
- 9 小米AI眼镜还在酝酿,“百镜大战”的投资机会却已浮现
- 10 珠海跑出超级隐形冠军:年入30亿,全国第一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