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技术:
MCU/处理器 IP/EDA 封装/测试 电池/电源管理/驱动 传感/识别 显示/触控 声学/模组 OS/软件/算法 VR/AR 人机交互 通信 云服务/大数据 +
安全/隐私 材料/工艺/制造 工业设计 检测/认证 其它
产品:
智能手环 智能手表 智能眼镜 智能头盔 智能耳机 智能首饰 智能服装 智能腰带 智能手套/鞋袜 手持设备
应用:
医疗 运动/健身 娱乐 定位/安全 信息资讯 工业/军用 其它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深圳市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发展规划解读

  四、重大工程

  (一)工业机器人跨越工程

  围绕关键零部件、机器人本体、系统集成、终端应用等环节,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组织重大技术攻关专项,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信息网络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融合创新,实现工业机器人智能化和多能化。组织实施一批工业机器人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加快培养自主品牌和创新型企业。规划建设机器人产业园,培育和引进一批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制造和系统集成企业以及关键基础部件配套企业,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特色鲜明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集群。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在 3C 行业细分领域的应用,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和应用快速发展。到 2020 年,打破国外工业机器人垄断,自主研发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我市建设成为创新能力强、产业发展领先的工业机器人先导城市和典型应用示范城市。

  关键技术攻关。针对高精度运动控制技术、模块化与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技术、高可靠实时通信网络技术、特种工艺和精密制造技术、复杂装备系统仿真技术等关键技术,实施一批重大技术攻关项目,新建一批工业机器人创新载体和检验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突破重大技术瓶颈,推动产业联盟建设和发展,打造工业机器人技术创新中心。

  研发及产业化。积极与国家有关重大专项衔接,结合基础优势,选择发展重点,在智能控制焊接、重载搬运、柔性装配等领域,组织实施若干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辅助装备,为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提供支撑。

  打造产业集群。选择有条件的区域,规划建设 2-3 个机器人产业园区,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骨干企业为核心,带动园区内中小企业进行专业化配套生产,形成区域协作完善的产业集群。

  应用示范及服务创新。在电子制造、注塑冲压、物流分拣等领域,实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应用示范及服务创新项目,支持开展工业机器人租赁等新型商业模式,积极发展研发设计、技术服务、检验检测等生产服务,加强工业机器人产业规范和标准研究,促进企业由制造为主向生产服务转型,打造工业机器人集成服务中心。

  (二)服务机器人孵化工程

  针对各细分领域开展标准体系研制,形成相关产品技术标准。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服务机器人技术研发基地与孵化平台,突破核心关键技术,提高服务机器人的智能水平、稳定性和适应性。结合我市产业基础和发展需要,在安防监控、家政服务、外科手术、健康照护、特种检测等领域,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服务机器人,开展示范应用,加快我市服务机器人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到 2020 年,服务机器人研发能力快速提升,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机器人产业链。

  标准制定及知识产权保护。依托机器人产学研联盟、行业协会及相关机构,制定服务机器人行业标准,积极参与制定国家和国际标准; 围绕家庭服务机器人、 医疗健康机器人、特种服务机器人等领域的核心关键技术和产品,建设专利池,实施知识产权保护战略。

  家庭服务机器人。建设若干创新载体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突破多模态人机交互、自主导航、环境理解、智能决策等核心技术,支持社区监控机器人、教育娱乐机器人、烹饪机器人、扫地机器人、草坪维护机器人等家庭服务机器人的研发及产业化,形成一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

  医疗健康机器人。突破精细介入感知技术、快速个性化组织建模与治疗等关键技术, 支持手术机器人、 护理机器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辅助内窥镜操作机器人等医疗健康机器人的研发及产业化,建立一批医疗康复机器人临床测试和应用平台,促进医疗健康机器人的临床实验和应用示范。

  特种服务机器人。针对危险场合及特殊行业的应用需求,支持电站(含核电)检测维护机器人、救灾机器人、海底作业机器人、无人机、无人船、自动驾驶系统等特种机器人的研发及产业化,提升特种服务机器人的设计研发能力和集成创新水平。

  (三)可穿戴设备创新工程

  加速智能穿戴设备与生命健康、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提升可穿戴设备低功耗设计和研发水平,在智能人机交互技术及产品应用上建立特色优势。建设和完善可穿戴设备创新载体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开发各类服务模块。结合深圳电子信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产业的优势,围绕信息娱乐、运动健身、医疗健康等应用领域,研发具有规模商业应用的可穿戴产品,积极开发军用及其他特种用途智能可穿戴产品。探索新型商业模式,推动可穿戴设备产业快速发展。到 2020 年,培育一批可穿戴设备知名品牌和行业领军企业,形成具有一定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可穿戴设备产业链。

  技术创新。围绕低功耗与高效能的微处理器、智能人机交互、柔性可拉伸器件、微型化供能、短距离无线通信等关键技术,实施技术攻关项目,建立和完善检验检测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研发及产业化。在信息娱乐与社交分享、医疗与健康监测、健身与运动、军用与特种用途等应用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研发及产业化项目,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头盔、 挂件、眼镜、腕表、手环、穿戴式外骨骼等新型可穿戴设备产品及服务,培育一批知名品牌。

  应用服务与开放平台。针对可穿戴设备后端服务需求,支持建设云服务开放平台,开发智能应用软件和应用商店,突破面向海量用户数据的大数据挖掘技术,为用户提供应用服务,发展新型服务业态。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可穿戴设备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