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技术:
MCU/处理器 IP/EDA 封装/测试 电池/电源管理/驱动 传感/识别 显示/触控 声学/模组 OS/软件/算法 VR/AR 人机交互 通信 云服务/大数据 +
安全/隐私 材料/工艺/制造 工业设计 检测/认证 其它
产品:
智能手环 智能手表 智能眼镜 智能头盔 智能耳机 智能首饰 智能服装 智能腰带 智能手套/鞋袜 手持设备
应用:
医疗 运动/健身 娱乐 定位/安全 信息资讯 工业/军用 其它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可穿戴设备热点回顾:解密GTAT破产丑闻

  诸多因素制约,可穿戴设备仍待突破

  拿谷歌眼镜来说,概念很超前,但售价和一系列隐私问题让其沦为了少数极客的玩具;手环产品不论价格高低,样式基本千篇一律,功能也相对单一,我身边的不少朋友在一阵新鲜过后,都摘掉了手环;智能手表前景被看好,但即使是靠iPhone改变世界的苹果,其手表产品仍然找不到让人耳目一新的亮点,尴尬的售价与“一天一冲”的续航,难以征服带着瑞士手表的高端用户;而至于头盔等,由于太过小众,并且也只能在家里使用。

  前段时间“可穿戴设备之父”杰米·拜伦森访华时就表示,自己不用任何穿戴智能设备,原因很简单,市场上的产品都太烂了,给用户的都并非强需求,这里面其实就提到一个这个产业的最大问题——缺乏使用场景。

  什么才是真正的使用场景?我觉得肯定不是为了监测数据而去运动,比如你带着手环去健身,它可以反馈出你的运动数据甚至心律,但用户本身更想知道自己的数据是否健康,如何去提高,而不是知道单纯的速度和步数,这里就涉及到了大数据分析和社交层面应用,而目前的产品,没有一款能把两者真正的结合起来。

  在整个IT产业内,可穿戴设备可以借鉴的成功模式很多,比如在中国,网游就是个成熟多年的产业,它的盈利模式几乎都在C端,用户付费稳定的集中在软件层面,实体产品则多为周边外设,那么设想一下,如果把可穿戴设备与游戏无缝连接起来,会产生什么?

  两者的结合即满足了使用场景——在整个游戏的大环境中操控虚拟人物,又满足了社交属性,要知道,网游中的社交关系是天然存在的,其强度甚至还高于IM应用,网游的虚拟层面之外,加上一款常用的运动设备进行辅助,是个不错的互补关系。 

  智能手表行业商业模式及未来潜在威胁分析

  智能手表商业模式分析

  智能手表涉及到硬件和软件,在商业模式的构建上,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直接卖硬件赚毛利;二,硬件产品上面叠加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做增值收费;三,通过收集用户的个人相关数据,配合云计算技术,向特定企业售卖云端数据。

  1.通过卖硬件赚毛利是比较传统的做法,硬件产品具有天然的现金流,大量的硬件产品的售卖可以获取巨大的利润,比如小米手机售卖了300万到500部手机,而小米手机相关配件销售2012年达到6亿销售额。除销售智能手表外,映趣科技还可以附带销售配件设备如DIY的颜色、蓝牙耳机、充电底座等外设,可能有意外的收获。另一方面来说当今智能手表的市场环境竞争激励,作为创业型的新兴公司在没有大销量的情况下受到上游厂家的挤压,成本上升,需要应对多方面的威胁,光靠硬件赚钱成为一件越来越难的事情。红衣教主周鸿祎曾经说过,未来硬件不赚钱,通过互联网提供的服务来盈利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2.通过硬件产品上叠加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做增值收费是一种倡导的趋势,比如亚马逊卖的kindle平板电脑几乎成本价出售,但是它依然可以从用户买书、买视频、买游戏、买各种各样的服务中赚取大量现金。未来的智能手表可以通过公布一部分表盘,然后对另一些精美的表盘进行收费类似的模式。

  3.通过手机用户的个人相关数据,结合大公司的云计算技术,向特定的企业售卖云端的数据或者自己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推荐相关的服务是一种各大智能手表厂商都比较看好的模式。智能手表具有贴身的特性,可以收集用户运动、睡眠、心率等身体特征数据,基于对用户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实现精准的推送健康相关产品的消息,从中获取分成。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可穿戴设备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