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技术:
MCU/处理器 IP/EDA 封装/测试 电池/电源管理/驱动 传感/识别 显示/触控 声学/模组 OS/软件/算法 VR/AR 人机交互 通信 云服务/大数据 +
安全/隐私 材料/工艺/制造 工业设计 检测/认证 其它
产品:
智能手环 智能手表 智能眼镜 智能头盔 智能耳机 智能首饰 智能服装 智能腰带 智能手套/鞋袜 手持设备
应用:
医疗 运动/健身 娱乐 定位/安全 信息资讯 工业/军用 其它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从谷歌眼镜衰亡看可穿戴设备产业之殇

  对于穿戴式设备的现状,业界仍认为没有到达预想的状态,没有代表产品,大玩家没出现,市场未引爆,智能穿戴市场发展仍面临高度不确定性。

  也许是消费者—在这个市场上消费者还需要教育;或许是时机—智能设备的生态还没有到达引爆点;或许是产品—没有解决好用户“痛点”,产品还未做到“极致”,还不够“简约”;或许是技术—电池续航时间不够、传感器灵敏度不佳;或许是设计—穿戴式设备必须要有时尚的自觉性,等等。

  毫无疑问,处在产业幼稚期的穿戴式设备,上述种种问题都是必然会遇到的,也是开拓者们必须花成本去试错的。但除了这些,还有没有什么因素隐藏在穿戴式设备商业逻辑背后呢?在现阶段技术条件下,穿戴式设备具备一些独有特点。

  显然,穿戴式设备的外延可以很广,由于概念的火热各种不同的产品都被纳入进来,这样造成的后果是,掩盖了这些属性不同的产品背后不同的商业逻辑。奋勇跳入这个市场的企业和投资人是否意识到:一款置于自行车的运动相机和一件监测心率的智能内衣取得成功,完全不意味着智能手表或是耳机能够获得同样的成功。

  必须首先弄清楚它们的本质属性。

  不论穿戴式设备有多少繁多的种类,其本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自主执行一个完整功能,如机械骨骼,或智能按摩头套。另一种则是需要和另一个设备或系统进行配合才能使用,或是虽能独立执行但必须要配合另一套系统才能发挥其最大效用。

  前者如带信息提示的智能手表,必须配合智能手机才能使用。后者如一系列运动数据设备,虽然可以独立完成记录,但配合应用APP,才能完成数据的完整查看,配合相应的社会化网络和他人分享经验,才能最好地完成监督健身和锻炼的使命。随着技术发展产品的属性可能会发生转化,虚拟键盘和立体投影可以使智能手表摆脱小屏幕困扰而替代手机,成为一个独立设备。

  独立使用的穿戴式设备的发展路径与配合使用的设备相比,其发展路径将相对传统和熟悉,设想一种工程用机械辅助骨骼,当市场和技术成熟,生产形成规模效应后,就将迎来高速的增长。而配合使用的穿戴式设备面临的境况,则要相对复杂和有趣,很多企业事实上属于这一类。经济学把这一类产品称为互补品。

  事实上对一款可穿戴智能设备来说,如果仅仅是照搬手机上的服务,那么它替代不了智能手机,但是却可以被智能手机替代,就会形成了一个尴尬——没有痛点,一个可有可无的产品,市场空间是难以预料的。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可穿戴设备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