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 Air Glass明年上市,AR向消费级电子产品再迈一步
文/VR陀螺 案山子、德林
30g重量、信息提示、翻译、导航、提词器功能+续航10.5小时,不得不说真的心动了,光这几大功能点就有足够的动力让我入手。当然,前提是它的价格能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如果能再加上人脸识别的功能就更完美了,毕竟作为一个重度脸盲的人,这个功能点是刚需。
12月14日,在深圳的OPPO INNO DAY上,OPPO终于放出了“大招”——最新的AR眼镜OPPO Air Glass。
VR陀螺也在现场带来了第一手的体验评测,并在会后与OPPO的XR技术负责人徐毅进行了交流,深入了解了OPPO的产品规划以及后续的相关战略。
3年磨一剑OPPO的AR眼镜体验究竟如何
虽然OPPO发布AR眼镜并不是一条新鲜的消息,在此之前,OPPO已经发布了两代AR眼镜产品——OPPO AR Glass 2020以及OPPO AR Glass 2021,第一代产品为一体式设计,第二代采用分体式设计。新一代与前面两代有多大的差别,主要从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来看。
OPPO第一代AR眼镜
OPPO第二代AR眼镜
硬件:可拆卸模块化设计,30g超轻薄“消费级AR产品”
不得不说,相比前两代AR眼镜产品,OPPO这一代产品Air Glass向消费级电子产品靠近了一大步。
眼镜采用单目分体式设计,整体重量仅30g,连镜片的形状也如蝉翼般,轻薄而优雅,厚度仅1.3mm,是目前业界最轻的单目波导眼镜。
图源:OPPO
据介绍,OPPO Air Glass内置高通骁龙4100可穿戴设备平台,搭载了OPPO自研的Spark微型光机,据称这是目前业界最小的光机,体积大约是咖啡豆大小。这也是这款产品重量能控制在30g的关键原因之一。
图源:OPPO
显示方面采用衍射光波导光学方案,搭配高亮度低功耗的Micro-LED屏幕,支持16灰阶和256灰阶两种显示模式,单绿色显示,屏幕亮度可达300万尼特,入眼亮度可达1400尼特,这相对于目前市场上大部分入眼亮度只有小几百的AR眼镜产品高出了几倍,FOV为28度。
亮度是让AR眼镜适应更多日常场景的重要保证,由于AR的定位被认为是未来替代手机的重要计算平台,因而显示要求要求也更高,不仅需要大视场角,同时需要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光线。目前大部分AR眼镜入眼亮度大多在1000尼特以内,甚至很多产品小于500尼特,所以在日光环境下,屏幕需要加墨镜遮罩才能看清。而Micro-LED的屏幕亮度目前高于其他所有的硅基OLED或LCOS方案,功耗、体积以及亮度方面优势非常明显。
除了显示之外,OPPO Air Glass的设计颇有亮点。
眼镜的显示、光机、计算部分为独立的模块,可与镜架拆卸使用,磁吸设计非常便捷。
图源:OPPO
并且它还提供两款镜框,分别是视力正常人群使用的和屈光不正常人群使用的。据OPPO表示,在未来OPPO AR眼镜还将可选配更多套件。
眼镜有专门设计的充电盒,无论是产品的形态还是考虑到用户使用的便携性,产品的整体设计都非常人性化。据了解,OPPO Air Glass正常使用状态3小时,间歇使用且通过充电盒充电可以达10.5小时,满足了作为一款电子消费品的基本要求。
图源:OPPO
在交互方面,OPPO Air Glass提供四种交互方式,包括触控、语音、手势和头动操控,让用户能够根据使用习惯,自由地选择喜爱的交互方式:唤醒智能助手后,用户可通过语音进行眼镜的基础设置并使用基础功能;配对OPPO Watch时,用户可通过手掌的旋转、握拳等方式实现确认、取消以及应用卡片的切换;头动操控模式下只需轻轻低头,就可以打开通知信息;轻轻仰头,通知就能够收起。
图源:OPPO
在使用时,通过专用App,OPPO Air Glass可与支持ColorOS 11以上的手机和OPPO Watch配合使用。只需在App中选择不同应用卡片,OPPO Air Glass就能够提供来自该应用的信息通知。
VR陀螺现场体验了OPPO Air Glass,从佩戴上来看,模块化磁吸设计非常便携。30g重量让人丝毫感觉不到负担,如普通眼镜一般。
单绿色显示非常清晰,但是需要一些时间适应单眼显示,镜片位置位于眼睛偏右的位置,需要眼睛主动对焦。
软件:简单场景切入,从玩具到工具的转变
技术服务于场景,完整的AR体验离不开内容生态。
据了解,OPPO Air Glass定位“辅助现实”,主要应用场景为信息提示、导航、翻译以及提词器等,支持OPPO自有应用和第三方应用,有应用包括天气查询、日程管理、健康管理等常用功能。
VR陀螺在现场体验了导航以及翻译以及提词器应用。
在导航场景中,OPPO基于与百度地图的战略合作,眼镜能够支持百度地图步行、骑行的导航,同时还可通过百度地图对周边环境信息进行探索。 在使用时,眼镜将通过画面显示信息以及语音来进行提示。
图源:OPPO
理想型的AR导航,是虚拟导航的信息完美叠加于现实画面之上,这需要AR眼镜所显示的信息与现实世界有非常深度融合的交互,而目前的AR眼镜产品即便拥有Slam的情况下也难以在导航场景中做到。而在实现这种理想形态之前,则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让眼睛观看屏幕时的焦距与观看现实场景的焦距之间取得平衡,以避免在导航的场景下出现意外。对于这个场景的实用性,OPPO Air Glass还需要进一步实测体验才能得到答案。
另一个翻译场景的体验比较惊艳。支持眼镜与眼镜之间、手机与眼镜之间互译,将彼此手机配对,或开启功能后进行对话,对话内容会自动翻译后显示在眼镜视窗内,且支持双语互译。现场工作人员手持手机与使用眼镜的我进行了互译交流,虽然现场环境比较嘈杂,但眼镜依然可以准确且快速地识别出我的语音内容,并同步显示在眼镜画面上。
图源:OPPO
最后一个题词应用体验也非常实用,支持多种方式操作,如按下手机的音量键或者滑动屏幕都可以切换屏幕,对于出席演讲、报告、会议的人来说非常实用。
智能眼镜将成为继手机、PC、手表后 个人生活最重要的“第三块屏幕”
相对于OPPO之前的几款AR眼镜产品,这一次我们除了硬件上的亮点之外,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款即将面向消费市场上市的产品,而OPPO已经做好备战消费级AR市场的准备。
通过前两年的探索,OPPO似乎对于AR产品在不同阶段的形态和应用场景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OPPO XR技术负责人徐毅表达了对目前产品形态和应用场景的看法,其提到:“之所以使用单目,主要是考虑要让产品兼具轻薄的同时还能实现是把信息快速带给用户的核心功能。我认为单目和双目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为了快速将信息带给用户,但是双目没有办法做到非常轻的形态。”
徐毅认为,AR目前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目前仍无法实现大规模消费级应用,未来消费市场的普及不仅仅需要更好的光学来支撑更轻薄的产品形态,需要更强的感知算法以及夯实的AR云等基础设施,同时还需要Killer App来带动AR的应用生态。
徐毅在VR陀螺举办的FBEC2021上曾经分享其对于AR终端和应用的看法,其认为首先从硬件上看目前三种主流形态:
独立一体机,优点是可以做计算高度的定制,一体化的佩戴不需要用其他的设备来与它配合。它的缺点就是重量、体积偏大,无法借助手机的生态,需要独立开发一个生态; 手机分体机。眼镜与手机配合工作,手机提供电源、算力以及交互设备,优点就是设备的轻量化,眼镜本身可以更加轻薄。同时可以借助手机现有的应用生态,比如有一些应用可以直接通过手机在AR眼镜中进行交互。但是它的缺点就是现在还有“一根线”,这是我们认为目前的缺点,但是未来是可以解决的。 第三,独立的分体式。这种与手机分体式比较类似,它的特点也是轻量化的设备,可以定制计算单元,用来交互、提供算力。缺点也是目前有一根线,同时也无法借助手机的生态。
图源:VR陀螺
综上考虑,手机分体机形态是目前适合发展的形态,因为手机生态比较统一、手机的用户基数大、有比较好的生态平台,可以提供电源、算力,也可以提供交互的设备。OPPO在AR上的思考,目前来讲要充分借助手机的软件、硬件以及相关的服务设施。
在应用场景上,其认为当前的AR应用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不足。AR观影存在内容不足的问题;AR游戏,可以与空间进行一些交互,但是核心玩法还没有成熟的定义;AR效率工具和AR办公存在一些使用频率和精度的问题;某些AR轻体验存在一些价值的问题。而判断一款好的AR应用,可以用三个点来总结,即可用性、易用性和必要性。这也是为何此次OPPO Air Glass选择了更实用的信息提示、导航、翻译、题词等场景来切入。
在现在这样的时间节点,或许是OPPO交出来的适用于现阶段的最优答卷。这也是市场的一致方向,不论是小米今年亮相的AR眼镜,还是TCL旗下品牌雷鸟的AR眼镜,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智能眼镜”方向。以信息提示等简单的需求点切入,先解决佩戴体验和舒适度最基础的问题,教育市场,让用户慢慢养成新的使用习惯。
小米智能眼镜探索版
“我们希望在2021年这个时间点带给大家可用的东西,在硬件和场景上做了取舍和权衡,这个时间点,我认为这样的形态和‘辅助现实’的定位是可以商用的。”徐毅说道。
科技公司必须通过关键技术解决关键问题
在前几年的AR发展中,除了谷歌、微软等巨头之外,国内几乎都是AR创业公司在打头阵,而这么多年,虽然许多“勇者”不断探索消费市场,却仍未出现一家成功的企业。
就连融资超过30亿美元的Magic Leap也在探索AR消费市场的路上栽了大跟头。
AR走向消费级必须要减负,而其中 “光引擎”是让产品减负的核心要素之一,这也是为何OPPO要自研光引擎的重要原因。
据了解,光引擎的典型尺寸是5CC(CC为立方厘米的简称)甚至6CC,包括TI代表的DLP技术、硅基显示LCOS技术、以及激光扫描LBS技术都在这个范围内。而要降到1CC以下才能让AR眼镜产品真正走向轻量化、小型化。
包括屏幕,2021年也实现了新的突破。Micro-LED单色成功解决量产问题,全彩色也即将进入量产,为AR眼镜的低功耗、高亮度基本要求提供了保障。
诚如徐毅所言,AR需要底层技术的突破。而之所以能在2021年这个时间节点有所突破,也是因为有了底层的支撑。
从今年OPPO INNO DAY来看,从发布首款6nm影像专用NPU芯片马里亚纳MariSilicon X,到OPPO的AR眼镜Air Glass,以及即将在明天发布的卷轴屏手机,OPPO一直在底层技术的路上探索。
正如陈永明在会上的发言,“科技公司必须通过关键技术解决关键问题,如果没有底层核心技术,就不可能有未来;而没有底层核心技术的旗舰产品,更是空中楼阁。”
“随着5G、AI、XR等技术发展,科技正在加速智能社会的到来。以感知、互联、融合计算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关键科技领域,未来10年将迎来超过10倍速的发展。等待我们的,将是一个科技跃迁、虚实融合、全域智能的万物互融新时代。也是一个有着更多可能性、甚至不确定性的未来。”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