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技术:
MCU/处理器 IP/EDA 封装/测试 电池/电源管理/驱动 传感/识别 显示/触控 声学/模组 OS/软件/算法 VR/AR 人机交互 通信 云服务/大数据 +
安全/隐私 材料/工艺/制造 工业设计 检测/认证 其它
产品:
智能手环 智能手表 智能眼镜 智能头盔 智能耳机 智能首饰 智能服装 智能腰带 智能手套/鞋袜 手持设备
应用:
医疗 运动/健身 娱乐 定位/安全 信息资讯 工业/军用 其它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智能穿戴设所面临的挑战

2020-06-29 16:54
中国传动网
关注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将“互联网+”提上了国家战略高度。国家将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从而来引导我们的生活和行为习惯,提升百姓生活品质,可穿戴设备也将是未来“互联网+”发展方向,让我们实实在在感受科技进步带来的方便。

可穿戴设备就是能穿戴在人体上,具备先进智能操作系统、低能耗电路系统、微传感系统、独立处理能力的无线联网终端设备,须具备长期穿戴和智能化两大要求。伴随着全球互联网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极大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提升了生活质量,但近年也过了行业暴发增长期,进入缓慢的增长平台。

穿戴设备已逐渐回归市场理性

IDC最新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为1762万台,同比下降11.3%。基础可穿戴设备(不支持第三方应用的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1486万台,同比下降5.5%,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276万台,同比下降33.3%。

这其中固然有疫情带来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作为曾经万众瞩目的风口,在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之后,智能穿戴设备已从众星捧月的神台上缓缓来到人间,逐渐回归市场的理性之中。重新审视这一市场,需要及时去掉过往加诸其上的资本滤镜。

穿戴设备的发展历程

智能穿戴设备满足了人们对于科技的想象。正如移动时代在信号传输技术更新迭代的科技力加持下屡次突破人们对于未来的设想,智能穿戴设备在出现的早期同样拓展了人们多于未来想象的界限。

早在1955年,麻省理工学院数学教授EdwardO.Thorp在他的赌博辅导书《BeattheDealer》第2版中想到了一个有关可穿戴电脑的点子,用于提高轮盘赌的胜率,之后在1961年6月,该台设备开发完成,并且成功地把轮盘赌的胜率提升了44%。

由此之后的40年,智能穿戴设备作为人类想象力的华美乐章一直在寻找最悦耳的音符组合。

1975年末,世界上首款手腕计算器Pulsar末正式发布,1981年,还是高中生的全球可穿戴之父SteveMann把一部6502计算机连接到了一个带钢架的背包上,以此来控制摄影装备。1999年,SteveMann更是成功开发出令智能眼镜小型化,并与电脑和网络相连的技术EyeTab,比GoogleGlass要早十三年。

波澜壮阔的智能设备探索之路在21世纪开始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商用时代,当科技潮流的飓风从西方吹向东方之后,华为,小米,步步高等众多国内厂商都将智能化穿戴视作未来的引航标。也由此迎来了2010到2020年中国智能化穿戴科技的启蒙与早期快速沉淀的黄金十年。

时至今日,智能化穿戴设备依旧处在发展的阶段。与世界范围内近65年的发展积淀不同,中国市场智能化穿戴设备起步较晚,技术沉淀相对不够成熟,因而更容易被资本追逐造成少数公司的垄断局面。

根据网上公开资料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前五大可穿戴设备厂商的出货量与市场份额统计数据中。除苹果外,华为与小米两家在2020年第一季度已占据47.8%的总份额,同比增长22%。中国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已经逐渐进入少数厂商垄断的局面。

与此同时,由于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的技术沉淀尚浅,设备的其他创造性缺少硬件环境的支撑。因而在智能穿戴市场,垄断不仅仅体现各个厂商在出货量的差距上,还体现在不同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产品类别上。

可以预见,在当下的技术积累尚显情况下,在宏观层面上,少数公司垄断后,个别企业实现增长,与整体市场出货量的放缓;以及在微观层面上,个别种类的智能穿戴设备的增长与整体受技术制约下进入平台期的缓慢爬坡之间的长期拉锯,会成为未来十年智能市场的基本盘。在整体放缓个别增长的背后,是智能穿戴设备市场逐渐垄断的过程。

智能穿戴设备的挑战

从商业的角度进行观察,民用科技如果无法实现商用,最终必然会走向衰败的结局。纵然新生事物总是带着新手光环让资本为之侧目,但概念炒作与真实利益之间存在着天然的界限。

当技术逐渐普及到成为一种刚需的时候,它所现身的前夜被人称之为“风口”。但从如今的情况来看,真正能够成为日常刚需的智能设备恐怕除了手机以外就是充电宝这一类手机周边产品了。

如今,市场上的智能穿戴设备五花八门,但无一例外,所有的穿戴设备或多或少都会需要手机屏幕进行数据呈现。

手环与智能运动鞋需要连接蓝牙同步运动与健康数据,智能手表的诸多“智能场景”完全是为了手机而准备,更像是手机的外接设备一样。而智能耳机等设备更是为手机量身打造,脱离手机彻底无法工作。纵观市面上的智能硬件,大多都是手机功能的延展而已,并没有单独存在的能力。而这恰恰是如今智能穿戴设备最大的软肋。

独立性的缺失最大的弊端是暴露了智能设备在实用性上尚存在不足,人们仿佛并不会因为一个手环获得了什么改变,也不会因为一个手表产生颠覆性的效果。很多时候,这些智能穿戴设备更像是一种玩具,拥有取悦人们的功能却并不特别实用,在新鲜的感觉过去之后,智能穿戴设备很快就会失宠。缺乏独立性与实用性的智能设备很难长存,这在当下亟待被解决。

纵观智能穿戴设备市场,如今已经逐渐步入少数巨头垄断的整合期与发展的平台期,呈现出逐渐步入瓶颈的态势。但人们对于科技的想想从未停止,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仍旧十分强烈,如何制造出兼具审美与科技的同时,让独立性与实用性并存的智能穿戴设备是各大智能设备制造商未来需要考虑的问题。

让智能穿戴设备真正成为人类五感的延伸,让科技的喜悦填满手机之外的空间。智能设备的未来与人们内心深处的期望一样,都不会被积极向前的时代所辜负,这需要智能穿戴设备厂商更加的努力。

总之,可穿戴设备正处于起步到成长的阶段,目前注重的是技术上的突破,随着科技发展,它最终会走向多元化,出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我相信,可穿戴设备的出现,正在改善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它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精彩纷呈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可穿戴设备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