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智能手表行业回顾:又凉一季 前路何处?
智能手表的2018:继续第二屏 还是扛大旗?
虽然Apple Watch已经开始在功能上寻求突破,不满足仅仅是当一块功能鸡肋的第二屏,但对比在网络通达和续航出色情况下,在工作和生活中几乎无所不能的智能手机,现在的智能手表仍然还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从消费者的角度看,手机厂商推出的各尺寸屏幕手机,已经能够达到“一个萝卜一个坑”般,很好地契合每个用户使用习惯的效果。CPU愈发出色的耗能控制,双摄的逐渐普及推广,各种符合工作生活需求的软件,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将手机在各种场合中都握在手上。智能手表面临的不仅是使用场景的被压缩,和手机对比起来的操作学习成本,也让它的发展举步维艰。
智能手表在定位和功能上的尴尬,也让厂商在推动产品更新换代上逐渐失去了兴趣。在和Apple Watch交锋之后,Android Wear阵营的投入和产出正在不断萎缩,到现在仍然比较活跃投入于此的传统手机厂商,也就剩华为和三星。大厂以日常更新的态度对待,小团队无法产出具有突破性的产品,让苹果凭借着Apple Watch带出了更大的优势。未来智能手表市场是否会成为如同平板电脑那样,只有Apple Watch和“其他智能手表”的情况?
根据IDC的数据,2017年前三季度全球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为7730万台。因此预计2017年全年将出货1.16亿台。而到2021年,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达到2.523亿台。在智能穿戴设备数据增长放缓的情况下,IDC仍然给出如此乐观的预测,在不可安装第三方程序的智能穿戴产品销量下降的背景下,显然是对以Apple Watch为代表的智能手表市场的看好。
IDC的预测和现实情况最终是否吻合,没有神通的我们无法穿越到未来亲身看看。智能手表的2018在各路厂商后劲不足,市场格局开始稳定的情况下,似乎已经难以有大变革出现。如果智能手表短时间内难以摆脱“第二块屏”的定位,也许先修炼内功是当务之急。
修炼内功的首要任务,续航时间是重中之重。当智能手表能够让人忘记充电的感觉,也许消费者才会觉得方便快捷,愿意将产品日常佩戴在手上。在这个问题上,传统手表厂商设计推出的一系列轻智能化手表,是个不错的例子,虽然这会让很多消费者认为并不是智能手表。
在解决续航问题之后,厂商应当普及更加全面快捷的通讯功能,尔后结合手机功能,针对手机功能作出延伸,让用户能够下意识减少使用智能手机的时间,真正起到替代的作用。苹果在Apple Watch 3所实现的,正是这种思路。不过,未来的智能手表会是怎么样,笔者还是希望厂商能够跳脱出上述思路,为我们带来再一次的惊艳。

最新活动更多
推荐专题
- 1 入局百亿美元市场,成功抢跑Meta 这款国产AI运动眼镜能成功吗?
- 2 大厂疯抢第二季!小米、百度、中国电信等近十款AI眼镜产品或扎堆发布
- 3 回顾MWC2025:主旋律依旧是AI概念推动下的AI眼镜
- 4 AI眼镜未至,小米“加码”AI耳机
- 5 Meta发布AI新眼镜!疯狂堆料,真能「读懂世界」了?
- 6 逛完横岗眼镜城与华强北,看到「千亿智能眼镜产业」另一个现象
- 7 年报 | 2024年中国耳机耳麦市场销量2.18亿副,涨7.6%
- 8 珠海跑出超级隐形冠军:年入30亿,全国第一
- 9 苹果、小米、华为,瓜分全球腕带市场,拿走近50%份额
- 10 999元!小米米家音频眼镜上新,要做智能眼镜价格屠夫?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