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初创公司聊聊哪些传统行业正在AR化?
消费级or工业级应用,谁与争锋?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像上述提到的AR营销大部分通过手机摄像头就能实现,这些应用对于硬件的要求并不高。而且随着苹果ARKit这样的平台出现,基于手机的AR应用场景也越来越丰富。
但是这种形式的AR呈现更多的时候是一种折中选择,目前还没有非常成熟的AR眼镜产品走向消费端市场,微软HoloLens、甚至是重出江湖的谷歌眼镜,瞄准的都是工业级应用,也就是AR培训、安防这些行业解决方案。
正如infinity AR的Ronen Heldman所说,“苹果ARkit相对属于消费级一些 ,比如自拍的时候在边上加个小兔子,而他们更加偏向于工业级一些。”
像Infinity AR就只专注于AR眼镜这样的硬件产品,他们认为从产品形态来说,包AR眼镜的应用场景在包括算法、场景识别、延迟要求上,都比类似ARKit这样的要求高很多。“这是两条完全不一样的发展道路。”Ronen表示。
也就是说,现在在行业解决方案这块,有两类:基于手机的消费级应用和基于AR眼镜的工业级应用。前者我们接触的比较多,像Facebook此前推出的AR滤镜项目,就隶属于面向广大消费者的AR应用。
细究我们也会发现苹果、Facebook、Snap这样以移动手机为根基的科技公司,都会比较青睐于AR的消费应用解决方案。而像谷歌、微软这样自己生产硬件的公司,会强调硬件产品更适合的应用场景。
在技术还限制着成本的现在,鱼和熊掌自然是不可兼得的,如视+涂意所说,“手机AR无法解放双手,对于提高效率的场景不太适用,但是良好的展示效果和广泛的设备支持才是AR娱乐场景最好的基础。”
一切还是要等待硬件的成熟
当镁客君问到infinity AR为什么会被阿里看中,Ronen Heldman表示,“阿里巴巴认为AR是未来最主要的平台,对于它的购物业务来说,AR带来的体验会更好一些,然后我们做的又是AR里最核心的。”
所以他们希望在国内找到更多ODM厂商生产硬件,现在ODM阶段是产品定型,之后再通过合作伙伴去一层层的推进AR的行业应用。
而视+则认为,成熟的AR应用对于硬件的要求首要的就是配备高速陀螺仪以及高清摄像头,当然高性能CPU和GPU也是必不可缺。
总而言之,在AR硬件和行业应用方面,虽然我们已经无意识接触到了很多案例,但是硬件其实还处在一个初期做产品的阶段,只有将产品定型,把价格压下来,才有更大的机会去进入到消费端市场。因为镁客君认为AR硬件的未来不是困住我们双手的手机,它的爆发和惠及社会的应用出现需要依赖AR眼镜这样的消费级产品的出现。

最新活动更多
推荐专题
- 1 入局百亿美元市场,成功抢跑Meta 这款国产AI运动眼镜能成功吗?
- 2 大厂疯抢第二季!小米、百度、中国电信等近十款AI眼镜产品或扎堆发布
- 3 回顾MWC2025:主旋律依旧是AI概念推动下的AI眼镜
- 4 逛完横岗眼镜城与华强北,看到「千亿智能眼镜产业」另一个现象
- 5 年报 | 2024年中国耳机耳麦市场销量2.18亿副,涨7.6%
- 6 珠海跑出超级隐形冠军:年入30亿,全国第一
- 7 999元!小米米家音频眼镜上新,要做智能眼镜价格屠夫?
- 8 AirPods加入实时翻译,AI眼镜是否会迎来“跨界打击”?
- 9 AI眼镜众筹风云榜:小米旗下智能音频眼镜3天众筹700万
- 10 【洞察】蓝牙骨导助听器可改善患者听力 未来发展前景很好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