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可穿戴设备需要一颗“九转大还丹”!
根据市场份额的变化,我们从中能够获知两点信息:
一个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虽然相比往年有所起色,但是整体优势正在逐渐呈现衰弱;
另一个是包括VR头显、智能服装等在内的其他智能可穿戴设备正在崛起,其中,据市场调研公司Super Data联合开发平台Unity发布的数据报告,2016年VR头显设备的全球出货量为630万台。
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 消费者有话要说
时至今日,除了已经在人们视野中出没多次的智能手环和智能手表、智能服装、智能跑鞋等可穿戴设备也是常常见诸网页报道中。另外,由于VR/AR的发展,相关可穿戴设备也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勾起了人们的购买欲望。
从上面的数据来看,整体上,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情况还是相当不错的,呈现一个上升趋势。与此同时,价格太贵、续航能力差、功能不实用、对测量数据准确性的质疑……在消费者的使用中,关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一系列问题也开始出现。
据调查显示,智能手表的弃用率(abandonment rate)为29%,其中的主要原因就包括消费者认为不实用、用腻了等等。Gartner研究总监Angela McIntyre表示:“用户对设备的弃而不用,对产业来说是很严重的问题。相对于穿戴式设备的使用率,其弃用率显得相当之高。”
另外,基于对2017年第一季度的市场调查,全球领先的独立市场研究咨询公司Mintel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最受欢迎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是智能手环,有52%的中国市民拥有智能手环。而在销量、普及率之外,Mintel的报告也显示,有32%的中国城市网民仅仅把智能可穿戴设备当成一种时尚。
虽然上面的两项数据仅仅只是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的相关数据,但一直以来,该类产品就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一个“缩影”。在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因为实用性太差等因素,消费者对其了解和购买的欲望正在渐渐消减,而放到整个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大环境中,这又何尝不是一个“通病”?
基于市场和消费者 智能可穿戴设备应当吸取哪些教训?
以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为例,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的市场规模为125.8亿元人民币,发展至2018年,这一数据将接近于400亿元人民币。对于这些数据,虽然到时结果未必准确,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从这两年的市场情况来看,即使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功能等方面都有着“硬伤”,也不妨碍其市场的增长。比如让智能可穿戴设备饱受“诟病”的2016年,在消费者、媒体等一致唱衰的时候,其销售数量的增加幅度还是相当可观的。
事实上,虽然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市场都有所增长,但当谈及“落地”之时,纵然是已经实现商业化的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硬件设备,它们也没有实现该目标。
随着在市场中的沉浮,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而言,在实现“落地”之前,它们需要新吸收几点教训:
智能可穿戴设备应与物联网相结合,将“智能性”落实到位
纵观整个市场,除了VR头显等设备,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主流功能还是生理数据的的监测、通话等。单从期望实现的目的来看,这些功能还是相当不错的,但当我们将之投放到市场,问题就会一一出现。
在4月底由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主办的“芯动力”人才发展计划国际名家讲堂系列活动上,镁客网受邀采访了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副教授David Atienza博士,对于智能可穿戴设备,他表示,在过去几年中,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方向有所跑偏。以智能手环为例,大多数的产品是缺乏临床验证的,这使得很多用户对手环系统给出的数据持质疑态度。

最新活动更多
推荐专题
- 1 智能眼镜的AI化进程加快;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销量将增长139%
- 2 入局百亿美元市场,成功抢跑Meta 这款国产AI运动眼镜能成功吗?
- 3 大厂疯抢第二季!小米、百度、中国电信等近十款AI眼镜产品或扎堆发布
- 4 回顾MWC2025:主旋律依旧是AI概念推动下的AI眼镜
- 5 Meta发布AI新眼镜!疯狂堆料,真能「读懂世界」了?
- 6 AI眼镜未至,小米“加码”AI耳机
- 7 逛完横岗眼镜城与华强北,看到「千亿智能眼镜产业」另一个现象
- 8 年报 | 2024年中国耳机耳麦市场销量2.18亿副,涨7.6%
- 9 小米AI眼镜还在酝酿,“百镜大战”的投资机会却已浮现
- 10 珠海跑出超级隐形冠军:年入30亿,全国第一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