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技术:
MCU/处理器 IP/EDA 封装/测试 电池/电源管理/驱动 传感/识别 显示/触控 声学/模组 OS/软件/算法 VR/AR 人机交互 通信 云服务/大数据 +
安全/隐私 材料/工艺/制造 工业设计 检测/认证 其它
产品:
智能手环 智能手表 智能眼镜 智能头盔 智能耳机 智能首饰 智能服装 智能腰带 智能手套/鞋袜 手持设备
应用:
医疗 运动/健身 娱乐 定位/安全 信息资讯 工业/军用 其它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智能设备生态圈怪象:要共和还是要帝国?

  另外,自从号称第一款智能路由器的“极路由”面世以来,智能路由开始成为众多媒体和玩家乐于谈及的产品。既然连互联网厂商和家电厂商都涉水这个领域了,那么传统网络厂商不玩一把也就太显OUT了,于是市面上智能路由器的数量几乎又翻了一番。而宽带运营商鹏博士,更是积极致力转型,并于日前推出了超级电视、超级宽带、超级路由器和超级盒子等产品。但是无论如何,有竞争还是好事的。

  产品同质化严重

  尽管智能设备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但是和智能手机的发展类似,也面临着一个让人困惑的难题,那就是同质化现象越来越突出。目前市场上主要的智能产品,一类是以智能路由和智能摄像头领衔的智能家居,一类则是以各种手环和手表领衔的主打运动、健身等跟踪监测应用的可穿戴产品。但是这类产品功能基本相同或相近,而且鲜少能抓住用户强需求,噱头大于实质。工信部规划设计所信息网络部主任徐志远也坦言,“智能设备到底怎样不可替代地满足用户需求,大家还没有找到痛点。”

  目前,智能设备还不具备像电脑、手机一样的不可替代性,因此尚处在概念导入和落地阶段,要实现爆发增长仍需时日,需要在产品形态、功能方面等有更多革命性突破,这才是厂商应该积极应对的问题。但是现在智能设备产品形态、功能都有模仿的迹象,除了拼功能和实用性之外,再就是拼的是价格了,不仅导致用户对于这类产品的成本和售价的怀疑,也极大的打击了企业的创新投入。因此,孔乙己的那句“偷书不算偷”是个谬论,抄袭永远是创新最大的敌人。

  消费者热情不高

  虽然现在智能设备翻着花样的出现,而且一些传统的领域也开始实现智能化,但是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消费者热情并不高。而原因简单来说无非以下三点:

  1、噱头大于实用性

  你信不信,很多人购买这些智能产品完全是一时的热情和冲动。以各种运动跟踪设备为例,人们购买的时候都是追求其实用性,例如可以帮助我们健身和减肥等。但是很多人都缺乏坚持,加上这些产品续航时间都不长,因此新鲜劲一过也就束之高阁了。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难从这些产品上发现“必不可少”的价值元素。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