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市场潜能有多大?且行且看
就像一些减肥APP,无论这些健身追踪器有没有帮助你成功减肥,当说到大脑上成效是很模糊的。Elliot通过对Lumosity游戏做的研究发现,人们表现得更好,只局限于游戏本身的环节。如果你以为做世界上最棒的记忆游戏玩家,就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记忆力,是不是太异想天开了?
不过还好,它还是有点好处的。玩这些游戏并不会损伤大脑,只能说是网络上消遣时光的另一种方式,给你那么点心理安慰。
测量的数据
“量化自我”运动的最大问题之一就是测量的部分。获取你睡眠、性生活和饮食习惯的详细统计数据听起来很酷,但这些数据对你有意义吗?一般人是不会花时间将健康追踪器收集的数据进行直观化操作的。就算是专家分析这些数据都有难度,尤其是当数据是从数百种不同的健身追踪器里收集的。
当然,如果所有人都用苹果手机和一个健身追踪器,处理起数据来就简单多了。不过赛智生物网络(Sage Bionetworks,分析生物学数据的非营利性组织)的John Wilbanks指出,这也不代表会带来更好的效果,最好还是存在竞争和多样性。
市场潜能
虽然市场已经先研究一步出现了,但还是有希望出现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好处的设备。因为你可能很容易就不戴智能腕带,大多数人却是已经不拿智能手机就不会出家门了。亲身试过五款可穿戴设备后又丢弃的Wilbanks说:“手机市场可能会把可穿戴设备市场吞掉。”一旦像三星Galaxy S5一样的有心脏速率监视器等带传感器的手机出现,我们就能通过数据看到更多一致的、质量数据等更多更有用的服务产生。
Wilbanks举例说,患有忧郁症的人可以在智能手机上收到警报,如果检测到它们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离开家或者是和任何人说话,就会自动生成记录和报表。
总而言之,量化自我的想法就成了一个罗夏墨迹测验(Rorschach),测试你对可穿戴科技是否过于理想化。理想化的人想象出一个每个人都忙于相关研究、数据,推动自己的行为、生活更加健康。反对者则将它看成浪费钱、侵犯隐私的事情,甚至想成是保险公司和高科技公司勾结的黑暗事业。真实的结果会怎样,且行且看。

最新活动更多
推荐专题
- 1 入局百亿美元市场,成功抢跑Meta 这款国产AI运动眼镜能成功吗?
- 2 大厂疯抢第二季!小米、百度、中国电信等近十款AI眼镜产品或扎堆发布
- 3 回顾MWC2025:主旋律依旧是AI概念推动下的AI眼镜
- 4 AI眼镜未至,小米“加码”AI耳机
- 5 Meta发布AI新眼镜!疯狂堆料,真能「读懂世界」了?
- 6 逛完横岗眼镜城与华强北,看到「千亿智能眼镜产业」另一个现象
- 7 年报 | 2024年中国耳机耳麦市场销量2.18亿副,涨7.6%
- 8 珠海跑出超级隐形冠军:年入30亿,全国第一
- 9 苹果、小米、华为,瓜分全球腕带市场,拿走近50%份额
- 10 999元!小米米家音频眼镜上新,要做智能眼镜价格屠夫?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