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技术:
MCU/处理器 IP/EDA 封装/测试 电池/电源管理/驱动 传感/识别 显示/触控 声学/模组 OS/软件/算法 VR/AR 人机交互 通信 云服务/大数据 +
安全/隐私 材料/工艺/制造 工业设计 检测/认证 其它
产品:
智能手环 智能手表 智能眼镜 智能头盔 智能耳机 智能首饰 智能服装 智能腰带 智能手套/鞋袜 手持设备
应用:
医疗 运动/健身 娱乐 定位/安全 信息资讯 工业/军用 其它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泉州服装业尝鲜“智能可穿戴”

2017-09-07 11:28
来源: 泉州晚报

可穿戴设备会否是一阵风

不过,也有一些业界人士提出质疑,可穿戴设备会不会是一阵风?“从投资方向看,很可能是一阵风。但从技术角度讲,又可能不是一阵风。”不少业内人士称,“可穿戴计算技术和产业这股风才刚刚开始,还没有真正刮起来。而且,可穿戴设备虽然是风,但它是春风,有了人机交互,它就能够化雨并滋润万物。”

记者了解到,在去年的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上,许多业内专家表示看好可穿戴设备的前景。他们普遍认为,目前,可穿戴设备无论是功能技术还是用户覆盖层面,都处于较初级的阶段,因此不可能像一阵风一样消失;但是,如何让可穿戴设备富有生命力,仍然需要多动脑筋。

“从可穿戴设备本身来讲,它仍属于一个传统的智能增强领域的技术,用各种计算机技术来增强人的功能。我们首先要看人需要增强哪些能力,回过头来再来检查技术缺陷。”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如是说。

不过从源头来看,可穿戴产品是为人设计,服务于人的。因此,大多数专家认为,以人为本是可穿戴的未来,在设计一款可穿戴设备之前,企业首先要瞄准消费群体,并根据产品市场定位进行单点突破。

智能服装或成下一个风口

“可穿戴设备有两条路可走,一是以消费电子的形态出现,比如谷歌眼镜、iWatch等;另一条就是原生态路线,即在不改变衣服、鞋帽等形态的基础上嵌入智能技术。”专业人士指出,从市场潜力及用户需求出发,智能服装或将成为可穿戴设备的下一个“爆款”。

记者了解到,目前服装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智能化:一种是运用智能服装材料,包括形状记忆材料、相变材料、变色材料等;另一种是将传感技术、微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引入人们日常穿着的服装中,包括应用导电材料、柔性传感器、低功耗芯片技术、低功耗无线通信技术和电源等。“智能衣物可以形象地比喻成人体的第二身肌肤,人类离不开衣服,但只有智能衣物才会对人产生保护和增强。”

据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Gartner的报告,智能服装已从2013年、2014年出货量几近为零的状态,跃升到2016年的2600万件,成为智能穿戴领域出货量最大的品类之一。

不过,对于可穿戴服装的未来发展,业界专家陈东义指出,首先,要使我们的衣服具有电气性能、光电性能或者智能光纤,这比传统电路难度要高很多。另外,还要满足智能服装的机械特性,抗压、抗拉、抗折、抗揉洗等等。“要满足电气性能非常难,我们现在做的智能衣物是微型的,能不能把传感器和计算电路做到纤维级,这是目前可穿戴智能服装的一个突破口。另外,把晶体管之类的东西做到纤维里,也是一个研究方向。”

事实是,智能服装不能仅突出前卫、智能的体验,还应该解决服装最基本的元素——实穿性,因为没有人愿意穿着一款布满20个LED灯的衣服,只是为了通过灯光感受到自己的情绪,“从实穿性角度来看,目前的智能服装仍比不上高级定制礼服。”业界人士称。

<上一页  1  2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可穿戴设备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