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技术:
MCU/处理器 IP/EDA 封装/测试 电池/电源管理/驱动 传感/识别 显示/触控 声学/模组 OS/软件/算法 VR/AR 人机交互 通信 云服务/大数据 +
安全/隐私 材料/工艺/制造 工业设计 检测/认证 其它
产品:
智能手环 智能手表 智能眼镜 智能头盔 智能耳机 智能首饰 智能服装 智能腰带 智能手套/鞋袜 手持设备
应用:
医疗 运动/健身 娱乐 定位/安全 信息资讯 工业/军用 其它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中英三校合作开发新电池结构,可用于改善可穿戴设备体验

2018-11-26 09:14
来源: 镁客网

如果电池能够任意改变形状,这将大大提升可穿戴设备的柔软度,人们在使用时也会觉得更加舒适。

据媒体报道,近日,在英国伯恩茅斯大学、剑桥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三校的共同努力之下,他们开发出了一种新结构,可以用来改善可穿戴设备电池寿命。和这一技术有关的论文指出,新结构可被当作无粘合剂电极,因而电池将会非常柔韧,电气稳定性也会十分出色。在外力的作用下,电池还能被弯折使用。

伯恩茅斯大学的副教授Amor Abdelkader表示,这种新结构增加了电池在压力下的灵活性,对于可穿戴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要。例如,为军队或精英运动员设计的智能服装,就需要能够适应极端条件的电池产品提供支持。

研究的主要参与者之一、剑桥大学的Kai Xi博士则表示,对于可穿戴技术行业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很好的释放了开发下一代服装可穿戴设备的潜力。

实际上,对于电池来说,如果柔韧性比较好,那么续航能力就不一定能得到保证了。受到技术限制,电池如果具备良好的柔韧性,那么电池的能量密度就会降低,续航时间也会随之下降。这一结构能在提高电池寿命的同时,还能保证一定柔韧性,可以说是一大突破了。

除了上文提到的三校研究人员外,还有其他研究者们看到了现有电池技术上的不足,他们都在努力着突破技术上的瓶颈。

比如先前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生物脊骨结构的启发下,研发出了一款新型电池,不但具备良好的柔韧性,还保持高体积能量密度。

将来如果这些技术走出实验室,得到大规模商用,电池或许会真正走向柔性化。那么依赖电池运行的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服装和智能眼镜等等,或许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场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转变。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可穿戴设备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