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技术:
MCU/处理器 IP/EDA 封装/测试 电池/电源管理/驱动 传感/识别 显示/触控 声学/模组 OS/软件/算法 VR/AR 人机交互 通信 云服务/大数据 +
安全/隐私 材料/工艺/制造 工业设计 检测/认证 其它
产品:
智能手环 智能手表 智能眼镜 智能头盔 智能耳机 智能首饰 智能服装 智能腰带 智能手套/鞋袜 手持设备
应用:
医疗 运动/健身 娱乐 定位/安全 信息资讯 工业/军用 其它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CES 2016:可穿戴设备替换潮 2.0健康管家来临

  智能穿戴1.0到2.0时代的进化

  如果说最近的科技圈有什么大事值得人人关注的话,那非CES莫属了。作为一年一届全球最为重磅的消费电子展会,CES已经成为了各大厂商展示自己黑科技的终极盛会。每年CES都预示消费电子的趋势——就像今天,在CES现场所看到的智能穿戴产品中,发现了一种理念的进化,从可穿戴1.0时代到2.0时代的进化。

  智能穿戴发展到如今,早已百花齐放。就CES现场来看,从智能戒指到智能内衣,全身上下几乎都有人研究怎么让其智能化。然而,对于消费者来说,无论智能穿戴以什么形式出现,都始终围绕着传感器多寡、数据记录等出发,典型可穿戴设备1.0时代的理念。将自己数据化,对于消费者来说有什么意义?这些数据很少能带来实质改变,甚至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

  智能穿戴1.0的闭幕:心率监测的罗生门

  就在CES开展前,某美国本土品牌度过了糟糕的一周,历经了股价下跌和用户起诉。该偏僻在宣传时承诺能够“精准的记录心跳数据”。但Fortune.com的报道(http://t.cn/R4CVTxw),有美国用户对比了真实心跳数据和该产品记录的心跳数据,他们发现与真实数据相比,少计算78次心跳。一怒之下他们将该品牌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虚假宣传。

  为什么心跳数据会差异如此之大?这是因为绝大多少的智能穿戴设备都使用了相同的一套技术PPG(光感技术) 。原理基本是以光照射皮肤,通过血液的反射变化,传感器能了解到你的心跳速度有多快,但光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诸如肤色、出汗等。

  心率监测技术就止步于此了吗?从CES现场上,我们看到了一种新的技术,能精准的测量心电信号,相比于PPG技术,测量心率更快更准。这项被称为ECG(干性电极)技术的原理,像是常见的医用心电图的小型化,通过一个带有干性电极的传感装置,即可监测心电信号的变化,而非简单的监测血液流速判断心率。

  而在CES的展位中,向我们展示这项技术的,意外的不是美国品牌,而是香港品牌HeHa,其头号产品HeHa Qi在CES拿到很大回响, 许多外国消费者驻足展位前。

  但心率只是基本,场内基本上所有穿戴都可以监测心率,凭借ECG技术,HeHa Qi还能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通过两分钟,HeHa Qi通过微缩在手腕上ECG心电信号,收集并分析成为一系列的容易理解的健康指数,比较引人注意的可能是生理年龄和压力的分析。

  消除“症候群”,HeHa Qi打破国际对亚洲科技的成见

1  2  下一页>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可穿戴设备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