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技术:
MCU/处理器 IP/EDA 封装/测试 电池/电源管理/驱动 传感/识别 显示/触控 声学/模组 OS/软件/算法 VR/AR 人机交互 通信 云服务/大数据 +
安全/隐私 材料/工艺/制造 工业设计 检测/认证 其它
产品:
智能手环 智能手表 智能眼镜 智能头盔 智能耳机 智能首饰 智能服装 智能腰带 智能手套/鞋袜 手持设备
应用:
医疗 运动/健身 娱乐 定位/安全 信息资讯 工业/军用 其它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可穿戴支付潜力巨大 2020年将达到5011亿美元规模

  根据Tractica 最新的一项名为“可穿戴支付”的研究报告显示,今年通过可穿戴设备支付的商品交易额为31亿美金,预计到2020年可以增长到5011亿美金。目前移动支付的主要终端是智能手机,而通过可穿戴设备支付的交易额占到了移动支付总额的20%。然而,整个移动支付仅仅只占到了电子零售交易额的1%。因此,可穿戴支付的发展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广大消费者最可能购买的可穿戴电子产品是智能腕戴(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随着Apple Watch的发售,智能手表的销量开始呈指数级增长。除智能手表外,还有健身记录器,为移动支付设计的腕带已成为可穿戴设备市场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可穿戴支付才刚刚起步,”Tractica“可穿戴支付”研究项目的负责人阿迪亚·考尔说:“为Apple Watch打造的Apple Pay是将智能腕戴与支付功能相结合的第一次巨大的努力。很快Android支付、三星支付以及其他突出的数字钱包解决方案会相继推出,这将推动智能手表支付的发展。”

  而这并非全部,考尔还列举出了几项指日可待的创新项目。移动支付市场的主要先驱探索包括英国巴克莱银行的“bPay”智能腕带系统,斯沃琪和中国银联合作的移动支付,阿里巴巴和小米的合作,以及迪斯尼公司在它的主题公园里成功推行的MagicBand闭环支付以及票务系统。

  采用腕戴可穿戴设备作为支付手段的的优点体现在交易的高效率以及交易系统的完整性。可穿戴设备中采用的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FC),射频识别技术(RFID)以及二维码和条形码等技术,可以使交易支付以无线的方式进行。

  这也意味着人们不必再将钱包或者口袋翻个遍。只需扫一扫,你就可以便捷地购买你所需要的东西。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