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技术:
MCU/处理器 IP/EDA 封装/测试 电池/电源管理/驱动 传感/识别 显示/触控 声学/模组 OS/软件/算法 VR/AR 人机交互 通信 云服务/大数据 +
安全/隐私 材料/工艺/制造 工业设计 检测/认证 其它
产品:
智能手环 智能手表 智能眼镜 智能头盔 智能耳机 智能首饰 智能服装 智能腰带 智能手套/鞋袜 手持设备
应用:
医疗 运动/健身 娱乐 定位/安全 信息资讯 工业/军用 其它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可穿戴设备:蓝色巨人Intel的复兴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政策大大刺激了几乎所有的平板厂商,大大小小的平板制造商都推出了基于ATOM处理器的平板电脑,硬件产品的丰富带动了软件层面上兼容性的提升,也使得Intel在全球平板芯片市场份额超过了高通,位于苹果之后。

  但是在全球平板电脑销量陷入增长的瓶颈期,增长率逐年下降的情况下,Intel还如此执着于此,难道真的只是为了在平板市场压高通一头?

  事实上,在2014年,Intel投资瑞芯微、展讯、锐迪科。瑞芯微已经的投资已经初见成效,在10月份的香港电子展上,瑞芯微拿出来整合基带的低成本SOC方案,引起各方兴趣。按照计划,2015年上半年,高性能低价格的4G整合SOC就会推出,这不仅仅是平板市场的问题,而是英特尔意图借此侵蚀由高通和其他ARM授权商所统治的移动芯片市场份额。

  在错过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开始的几年时光后,Intel在2015年终于有望追平竞争对手。然而,对于Intel这样的百年科技巨头而言,错失移动芯片市场这样的错误不会犯第二次,追上宿敌高通也不会是Intel最终目的。

  从移动设备到可穿戴设备

  英特尔想要的是彻底打败高通。从收购英飞凌到巨额补贴,表面上英特尔的业务重心还是在移动端,但移动端的芯片市场大局已定,要实现赶超明显是不切实际的。事实上,经过近两年的布局,Intel已经将赌注压在了代表未来科技趋势的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

  前者如同一把金光闪闪的钥匙,而后者是一扇通向"万物互联"的大门。根据Berg Insight发布的行业数据显示,2014年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达到1900万台,而2018年将会突破1.682亿台,年增长率将达到54.7%。

  早在2013年,Intel就英特尔开发者论坛上发布了一系列新的低功耗处理器Quark;而在去年的CES上,IntelCEO科再奇发表了关于可穿戴设备的主题演讲。同时宣布了英特尔在智能可穿戴设备领域的系列新产品计划,其中包括专为可穿戴设备设计的新芯片Edison。

Quark

Edison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