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智能手表:孩子的另一种“安全隐患”
近年来,儿童走失、被拐的事件已经屡见不鲜,我国打拐风暴也从未间断过,虽然打拐效果显着,但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边仍然时有发生,赵薇、黄渤、佟大为、张译、郝蕾等主演的“打拐题材”电影《亲爱的》在影院热播,引发了打拐话题的热议,10月31日,江西上饶市弋阳县发生一起故意杀人案件,致2名幼童死亡、1名幼童重伤,这一让人震惊的消息让儿童安全问题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现在随着可穿戴市场的兴起,关于儿童的智能穿戴市场也自然成为了各大厂商竞争的对象,淘宝、京东等网站上面的儿童穿戴产品价格从便宜的两三百元到贵的六七百元不等,但产品仍受到消费者的热捧,一家淘宝店里,某品牌的“儿童卫士”智能手表20天就卖了800多个。但是智能手表的作用真的有这么大吗?一个幼小的生命就靠一款智能穿戴产品就能安全吗?
有人曾经做过这样的实验:给孩子的智能手表设定一个范围,让孩子跑出家长的视野之外,虽然家长很快就收到了预警信息,但显示的孩子定位和最终找到的位置相差了1公里多,但从这一点来说,可穿戴的GPS定位功能就满足不了家长的需求。其次是电池,众所周知,目前市面上不管什么样的可穿戴产品,电池的低功耗续航问题一直是智能产品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也没有哪一家公司真正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佩戴智能安全手表并非上上之策,儿童思维开放,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一旦戴着智能手表进学校上课,很容易分散孩子的学注意力,甚至会造成孩子的攀比心理,相信这也是家长不愿意看到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反而给孩子的造成了另外一种“安全隐患”。
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沈一兵也说过:“一孩子比较小,认知能力有限,可能会把这样的手表当成玩具,一旦真正发生危险,求救效果会打折扣。另外,高科技的东西也可能会失灵,功能不完善,甚至在使用时按错键弄巧成拙。”
“首先父母自己要具备应有的防范能力,学会处理危急事情的必要手段,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渗透安全教育,提醒孩子遇到陌生人或走丢后应该如何处理,学会一些自救办法,这才是最重要的。”沈教授说。
儿童被拐、走失事件频发,家长们为孩子配备这样的智能手表完全可以理解,但不能盲目地保护,要想做到让孩子真正的“安全”,笔者觉得还是要依靠教育为主,从小让孩子学会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遇到危险如何应对等!教育孩子加强防范意识,具备应急处理的能力,才是最好的办法。

最新活动更多
推荐专题
- 1 智能眼镜的AI化进程加快;2025年全球智能眼镜市场销量将增长139%
- 2 入局百亿美元市场,成功抢跑Meta 这款国产AI运动眼镜能成功吗?
- 3 回顾MWC2025:主旋律依旧是AI概念推动下的AI眼镜
- 4 大厂疯抢第二季!小米、百度、中国电信等近十款AI眼镜产品或扎堆发布
- 5 Meta发布AI新眼镜!疯狂堆料,真能「读懂世界」了?
- 6 AI眼镜未至,小米“加码”AI耳机
- 7 逛完横岗眼镜城与华强北,看到「千亿智能眼镜产业」另一个现象
- 8 年报 | 2024年中国耳机耳麦市场销量2.18亿副,涨7.6%
- 9 珠海跑出超级隐形冠军:年入30亿,全国第一
- 10 小米AI眼镜还在酝酿,“百镜大战”的投资机会却已浮现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