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表
-
-
大厂疯抢第二季!小米、百度、中国电信等近十款AI眼镜产品或扎堆发布
相比起沉寂的第一季度,今年的第二季度可谓是“百镜大战”开打的序幕,因为这一季度将会有很多AI眼镜发售。本期的万花筒,我们就来盘点与预测一下。 小米AI眼镜(名字暂定) 小米
-
苹果、小米、华为,瓜分全球腕带市场,拿走近50%份额
前段时间,有机构发布了全球手表(非智能手表)的市场报告。 数据显示,最近几年以来,全球的手表市场一直在下滑,连曾经高高在上、不愁卖的瑞士手表,也是越来越不行了,越来越多的人抛弃传统手表,戴上了智能手表
-
AI眼镜未至,小米“加码”AI耳机
接入AI后,耳机更好卖了。作者 | 张语格编辑 | 趣解商业消费组“股价先大涨后收跌”“雷总首富10分钟体验卡”……最近的小米有点热闹。不过,比起小米的股价和雷军的财富,这两天更受关注的,是小米的高端化新品发布会
-
-
出海大战!在小米等大厂真正入局前,这些中国AI眼镜品牌早已提前开辟了新战场
2 月 27 日,小米 15 Ultra 和小米 SU7 Ultra 正式登场了。然而,大家期待的小米 AI 眼镜却没露面,多少让人有点小失望。不过,雷军在发布会上也透露了个重磅消息:2025年小米的研发预算预计超 300 亿元,其中约1/4要投在 AI 及相关业务上
-
蓝思与灵伴科技(Rokid)联手布局!
2月22日,蓝思科技与AI交互技术的领军企业杭州灵伴科技(Rokid)宣布建立深度战略合作关系,旨在共同推进AI眼镜产业链的技术革新和商业突破。 此次合作不仅象征着AI眼镜技术从单一创新走向全面生态构建,而且为2025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的激增奠定了坚实基础
-
小米登场,中国 AI 眼镜破局进行时
文/VR陀螺 冉启行 继小米 SU7 之后,雷军下一个时代爆款,小米 AI 眼镜即将来袭。 2024 年,AI 眼镜市场几乎是被 Ray-Ban Meta 承包的一年,而伴随着中国厂商的集体发力、蜂拥而至,2025 年, AI 眼镜将迎来产品集中爆发阶段
-
-
-
-
AI眼镜火了!华为、小米也跟着来抢肉吃
毋庸置疑,AI这把火是越烧越旺了。不仅有越来越多企业先后投身到AI浪潮中,AI和行业的联系也是愈发紧密。与此同时,一大批附带AI功能的硬件产品更是应运而生,如AI手机、AI学习机、AI耳机、AI眼镜……其中,AI眼镜更是风头正劲,成为智能硬件赛道的一匹黑马,展现出相当不俗的增长态势
-
增长44.3%,华为超过苹果,成全球第1了,小米排第3
近日,IDC发布了《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腕戴设备市场出货1.4亿台,同比下滑了1%。 但是亮点在于中国市场,中国市场前三季度出货量高达 4576 万台,同比增长 20.1%,成为了全球最大的腕戴设备出货市场
-
便宜又大碗的安卓手表,正在全面超越Apple Watch
AI是弯道超车的机会。 在上周,小雷卖掉了自己的iPhone、iPad、MacBook、Apple Watch和AirPods,从呆了近五年的苹果全家桶中彻底脱离出来。原因其实很简单,苹果全家桶好用是好用,但那极高的溢价和封闭的生态着实让人爱不起来
-
从Orion看肌电手环的发展潜力
文/VR陀螺 万里 新的计算平台背后往往也意味着全新的交互范式。 今年9月,Meta亮相了其首款真AR眼镜Orion,并给我们展示了一套基于“眼动+手势+肌电手环”的交互解决方案
-
Vision Pro第三方配件:从正经手柄控制器,到奇葩减压“输液架”
Vision Pro已经在国内市场开售了,一些消费者也购买了该款产品。可是在选购配件时,却犯难了,因为Vision Pro的官方配件太贵了,比如旅行舱售价高达1699元、电池售价高达1699元、遮光罩高达1699元等,让人直呼买不起
-
-
国产AR眼镜厂商,或将牵手「时尚眼镜巨头」
文/VR陀螺 2024年,智能眼镜市场暗流涌动。 以Ray-Ban Meta的成功为范例,我们看到了「眼镜厂商」与「科技厂商」跨界合作所带来的巨大潜力。 在即将举办的Rokid Jungle 2
-
无线连接、6DoF、手势追踪,日本NTT集团的AR眼镜MiRZA有何亮点?
文/VR陀螺 Welkin 10月16日,一款由日本厂商设计开发的AR眼镜“MiRZA”正式上市。该产品搭载了骁龙AR2 Gen1,主打无线连接,提供较为轻便的佩戴体验,且支持支持6DoF空间定位和手势追踪操作
-
又一国内手机巨头要入局智能眼镜,一个月内申请了多个相关商标
自从Meta与雷朋合作推出的Ray-Ban Meta销量突破百万,一举将AI眼镜,也就是智能眼镜推上风口之后,国内手机厂商纷纷行动。首先是传出小米要入局智能眼镜的消息,接下来是另外一家手机巨头荣耀也跃跃欲试,并申请了多个智能眼镜相关的商标,本期的万花筒,我们就来盘点一下
-
太给力了!华为、小米,同时超过苹果,拿下全球第1、2名
目前在全球资本市场,苹果市值3.36万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一。 苹果为何这么牛,因为苹果在众多领域,都是没有对手,比如手机领域,虽然苹果份额不是全球第一,但其王者地位无人能取代。 再比如iPad、a
-
华米果联手围攻,小天才“全年龄段”故事不好讲
全年龄段故事不好讲,对于小天才来说,偏安一隅或许也不是坏事。 @新熵 原创作者丨江蓠 编辑丨九犁 一直以来专注于低龄儿童群体的小天才儿童手表,开始盯上大孩子了
-
-
-
苹果被爆取消Micro LED 手表项目
近日,艾迈斯欧司朗官方宣布将取消Micro LED重要项目,虽然未披露是否与苹果手表项目相关,但由于此前供应链消息,艾迈斯欧司朗将为Apple Watch Ultra3供应Micro LED,故外界推测艾迈斯欧司朗Micro LED专案取消,大概率是因为与苹果手表合作失败有关
-
90°超大FoV+FPV无人机飞行,Dream Glass Lead Fly上手体验
文/VR陀螺 提起Dream Glass,想必很多行业老炮都不会陌生。 Dream Glass创办于2016年,发展至今已经打造了多款AR眼镜产品,其第二代眼镜曾获众筹资金
-
是手机的附属品还是取而代之?手机企业与传统AR眼镜厂商,已各自走向了不同的道路
11月30日,魅族正式发布了两款AR眼镜——MYVU和MYYU探索版,前者售价2499元起步,后者售价高达9999元。根据官方发布的战报显示,MYVU首销当日,即斩获京东XR设备热销商品榜TOP 1、天猫XR设备热销榜TOP 3
AR眼镜 2023-12-11 -
-
Vision Pro的隐形杀手锏:苹果全家桶
文/VR陀螺 万里 近期苹果举办了其秋季新品发布会,虽然会上没怎么提及Vision Pro,但却处处有Vision Pro的身影: iPhone 15 Pro系列支持3D拍
VisionPro 2023-09-27 -
-
有人管一管小天才电话手表吗?
作者 | 张未 来源 | 洞见新研社 潮流果然是个圈,曾经风靡2008年的“摇一摇”重回我们的视野当中。 这个对于成年人有些过时的产物,以儿童手表为载体,正入侵着小学生的社交圈,成为儿童的“社交密码”
小天才电话手表 2023-08-11 -
华为手表支持血糖监测,智能手环几近末路
文:诗与星空(ID: SingingUnderStars) 最近,华为和小米分别在新品发布会上推出了新一代手环,巧的是,发布会仅相差一天,而手环均是第8代
-
比亚迪智能手表曝光,进军物联网势在必得?
开着比亚迪的车,用着比亚迪的手机,戴着比亚迪的手表,感受车辆与的电子产品的完美交互,你能想象这种体验吗? 最近,比亚迪的高科技智能手表被曝光,该手表可以和比亚迪汉电动汽车进行互动。用户可以通过手表控制车辆的空调、电动窗、天窗等功能,还可以接收车辆的故障提醒、安全警报等信息
-
-
太难了!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骤降,苹果、小米谁最受伤?
作者:Hernanderz 监制:罗超 作者:Hernanderz 监制:罗超 智能手机、PC市场衰退已经是老生常谈,只是没想到之前两年还勉强维持增长的可穿戴设备也跟着跌倒了 -
2999元的苹果表,是怎么把199元的智能手环干“绝种”的?
2015年,一句“Hello,mi Fan”,“I will give everyone free mi band”如雷贯耳。除了为互联网贡献了一段时间的热度之外,也能看出小米手环在当时的影响力。同年,小米手环的出货量达到了1000万枚,仅在“米粉节”当天,这款手环就拿下了20.8万枚
-
-
疯抢不到的血氧仪,让智能手表又火了一把
物联网智库 整理发布头图:由飞浆文心大模型生成导读继N95口罩、退烧药、抗原之后,用于自测血氧饱和度的家用血氧仪再次成为热销品。一时间,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血氧仪不是卖断货,就是卡在了物流的路上。近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在演讲中提及,应该警惕高龄老人的“沉默性缺氧”
-
高端手机芯片市场,联发科增长势头正猛,天玑9200是最新增长点
天玑9000系列自出世以来就备受关注,许多搭载天玑9000系列芯片的旗舰手机体验极佳,获得了市场的一致好评,这也让大众对于联发科的下一代旗舰芯片充满了期待。如今,联发科新一代旗舰芯片即将到来。近期,联
最新活动更多 >
-
4月1日立即下载>> 【村田汽车】汽车E/E架构革新中,新智能座舱挑战的解决方案
-
4日10日立即报名>> OFweek 2025(第十四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
-
即日-4.22立即报名>> 【在线会议】汽车腐蚀及防护的多物理场仿真
-
4月25日立即报名>> 【线下论坛】新唐科技2025新品发布会
-
4月30日立即参与 >> 【白皮书】研华机器视觉项目召集令
-
限时免费下载立即下载 >>> 2024“机器人+”行业应用创新发展蓝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