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技术:
MCU/处理器 IP/EDA 封装/测试 电池/电源管理/驱动 传感/识别 显示/触控 声学/模组 OS/软件/算法 VR/AR 人机交互 通信 云服务/大数据 +
安全/隐私 材料/工艺/制造 工业设计 检测/认证 其它
产品:
智能手环 智能手表 智能眼镜 智能头盔 智能耳机 智能首饰 智能服装 智能腰带 智能手套/鞋袜 手持设备
应用:
医疗 运动/健身 娱乐 定位/安全 信息资讯 工业/军用 其它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血压测量或将成为可穿戴设备新风口

2021-10-08 09:13
物联网智库
关注

物联网智库 原创

作者:Ada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导  读

近年来,可穿戴设备发展迅猛,其中,智能手表与耳戴式设备/智能耳机更是占据了可穿戴设备整体出货量近八成的份额,随着其应用功能的日益丰富,除了实现支付、通话/微信同步等基础功能外,个人运动记录与健康监测已逐渐成为智能手表、智能耳机内卷的新方向。

曾经,有人认为智能穿戴设备将会取代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引领下一场计算革命;如今,以智能手表、智能耳机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已经逐渐与手机并肩,成为了不少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据市场研究机构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达1.142亿台,其中,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增速平稳,出货量为3614万台,同比增长33.7%。同时,IDC预测,全球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从2020年的4.5亿台增长到2025年的近8亿台,其中,耳戴式设备/智能耳机出货量将从2020年的2.65亿台强劲增长到2025年的5.04亿台,智能手表出货量将从2020年的1.06亿块增长到2025年的近2亿块。

不难发现,智能手表与耳戴式设备/智能耳机占据了可穿戴设备整体出货量近八成的份额,主要得益于这些设备技术成熟度高、生活属性强且使用门槛低,而随着智能手表、智能耳机的快速普及,其应用功能也在日益丰富——除了实现支付、通话/微信同步等基础功能外,个人运动记录与健康监测已逐渐成为智能手表、智能耳机内卷的新方向。

血压测量或将成为新风口

9月27日,工信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科技部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在“融合应用发展行动”部分,《计划》针对民生消费领域明确提出,鼓励物联网企业与运动器械制造商、康复辅具生产商、养老机构、运动场馆等跨界合作,加快推动可穿戴设备、智能医疗健康产品、智能体育装备等应用普及。具体而言,面向智慧健康领域研发具有个人健康监测功能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推动具备医疗性能、诊断级性能的感知终端临床应用。

从医疗健康角度出发,血压、血糖、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睡眠都是衡量个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而手表因贴近皮肤及血管且适合日常长期佩戴,无疑更加适合用户日常健康数据监测,而在耳机端实现监测虽存在较大难度,但苹果公布的专利显示,未来其耳机也可能搭载心率检测技术,集成更多的传感器实现监测心脏、血压等功能。

其中,血糖需要抽取血液样本进行成分监测,在智能手表、智能耳机等消费级可穿戴智能终端上较难实现,除了专业的便携式血糖测量仪外,华为今年发布的HUAWEI WATCH 3虽然新增了微创血糖检测管理,但仍需要搭载专业健康机构血糖监测软件并连接微创式传感器(单独购买)才能查看血糖数据。

华为实时血糖管理功能所需的血糖仪需要单独购买

心率、血氧饱和度、体温、睡眠指标监测已经成为当下智能手表/手环的基础功能,以苹果、华为、小米为代表的科技企业,以及以松拓、佳明、卡西欧为代表的手表厂商均已在其智能手表/手环上实现了成熟应用。

血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血压被称为“沉默杀手”,因为其相关病症不易察觉,所以定期测量血压非常重要。人们对于血压测量的认知或许还停留在医疗机构的袖带式血压测量仪或家用的电子血压测量仪层面。其中,袖带式的精准度更高,测量原理简单来说就是当外界施加的压力等于动脉中的压力时,血液会被挤出,在此时检测到的压力,就是血压。不言自明,血压监测尚未在智能手表/手环或其他可穿戴终端上形成规模化、日常化应用。

目前市面上的便携式测血压设备中,按照技术主要分为四类——只使用手机摄像头的设备、纯光学传感器设备、光学与其他传感器融合以及间接数据的设备。据业内人士介绍,这些方法并不是直接测量血压,而是测量血压变化,然后通过算法和数据分析来测量动脉中血压产生的压力波,并没有办法像袖带测量一样得到血压的绝对值。

毫无疑问,血压监测对于目前风头正劲的智能手表、智能耳机而言,做得好,将成为在一众同质化严重的产品中脱颖而出的差异化优势;做得不好,则是又为用户献上了吐槽点。

可穿戴医疗设备尚存挑战

智能手表中的个人健康检测之所以快速风靡,主要原因是消费结构调整以及手表的便携性。首先,目前智能手表/手环的主要受众为已经成长为消费主力的80后及90后,当“养生”成为常态时,用户对于个人健康数据的关注度自然水涨船高,而在物联网技术下的实时监测与危险报警功能也成为了子女为中老年群体购置智能手表的主要原因。

其次,相较更专业、更精准的便携式医疗设备,智能手表的外观无疑更加适合日常长期佩戴。功过参半,其测量数据的精度仍与专业设备存在较大差距,这主要是受限于传感器与算法——传感器如何克服干扰、保障媲美专业医疗环境的检测,为用户提供实时数据回传;算法如何从大量实时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类比医疗设备中的物理原理得出准确结果。

正如IDC在《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2021年第二季度》中发表的观点,中高端手表市场有望在下半年迎来更加丰富的传感技术和功能搭载,这对健康监测应用场景的推广将起到进一步推动作用。能够在手表传感技术上率先取得突破,并成功产品化推广的厂商将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也有利于通过强化产品的技术领先性而建立起竞争壁垒。

诚然,可穿戴智能设备并非只有智能手表一个品类,尤其是在可穿戴医疗设备赛道,目前还问世了包括血糖检测仪、随身动态血压计在内的多款产品。而对于可穿戴医疗设备而言,实现规模化商用需要首先突破两个壁垒——硬件有可以检测数据的设备,软件端有医疗级数据解读能力。

康康随身动态血压计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多项文件鼓励创新的医疗器械产品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对于医疗器械的认证政策一直非常严格,甚至需要经历数年临床研究的持续数据监测,所以可穿戴医疗设备的硬件落地就需要长期积累。对于智能手表而言,我们往往可以在其产品详情页看到“数据仅供参考,无法支撑医疗诊断”等类似说法。

而在软件方面,正如一位资深医疗专家需要多年的临床经验与专业知识相辅而成,专业级的软件自然也属于海量数据支撑,而医疗数据的隐私性较强,所以数据收集、积累也是亟待解决的阻碍。反之,可穿戴医疗设备收集而来的数据能否被认可,从而使用到临床诊断中或者应用于医疗大数据体系中,也是目前争议较大的问题。

写在最后

可穿戴设备的核心是小型化和集成化,这也是集多重功能于一身且生活属性极强的智能手表能够快速普及的重要原因。

针对可穿戴设备的个人健康监测功能,以血压为代表的下一代生理信号检测正在走入大众视野,这也将在某种程度上带动芯片等相关产业链的市场需求。相关芯片和模组供应商将会在集成度、成本、功耗、灵敏度等指标上进一步提升,以满足不同可穿戴设备的需求。

参考资料

1.《科技巨头抢跑可穿戴医疗设备赛道》,第一财经

2.《便携式血压测量迎来重大突破,新玩家强势入局万亿医疗市场》,物联传媒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可穿戴设备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