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投诉
技术:
MCU/处理器 IP/EDA 封装/测试 电池/电源管理/驱动 传感/识别 显示/触控 声学/模组 OS/软件/算法 VR/AR 人机交互 通信 云服务/大数据 +
安全/隐私 材料/工艺/制造 工业设计 检测/认证 其它
产品:
智能手环 智能手表 智能眼镜 智能头盔 智能耳机 智能首饰 智能服装 智能腰带 智能手套/鞋袜 手持设备
应用:
医疗 运动/健身 娱乐 定位/安全 信息资讯 工业/军用 其它
订阅
纠错
加入自媒体

健康行业不应成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噱头

  曾几何时,我们提到智能终端,尤其是可穿戴设备的时候,把健康元素作为一个重要的犄角画了进去。也就是说,未来的可穿戴设备应该更强调甚至唯一应用的热点是健康元素。因为这样才有生命力,而不是一般的智能化应用,不是娱乐,不是单纯的电子应用。至于为何出现这种论调,有两种原因:

  其一是可穿戴设备的局限性,因为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产品已经非常流行,可穿戴设备难以超越,也不会超越,本身的局限性注定了它只能独辟蹊径才能找到自己的生命力。这时候,健康元素逐渐浮出水面,因为随着传感器设备的流行,关于健康的应用变得简单化了。再加上IT人,包括越来越多的商务人士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需要关注自己身体的一些关键参与变化。这样可穿戴设备如果能满足这种应用需求,自然是最好不过了。事实上,一些IT企业也是超这个方向努力的。

  其二是时尚和应用变得并不是唯一。简单地回溯一下智能终端产品的发展,当然包括电子产品的发展,从昔日的Walkman到后来的MP3,再到MP4等等,无论音频还是视频终端产品随着智能手机的出现都逐渐被取代,因为这个终端产品的可替代性太强了。单纯地从单一功能来说,或许他稍逊一些。但是综合整合能力却是其他的终端难以比拟的。如果可穿戴设备不能寻求到新应用方向,那么也难以真正成为市场追逐的对象。目前我们看到微软、谷歌、苹果、三星、索尼等企业都在涉猎这个范畴,但是真正能够叫得响的产品寥寥无几。

  不过,如果单纯地认为可穿戴设备最终就成为健康产品的一个代名词的时候,笔者并不看好它的发展前景。如果单纯地以健康为唯一卖点的话,那么必然也会沦为一个窄众市场的产品,无法形成潮流,渐渐会被淡化到一个局限范围内。虽然健康类应用会是一个庞大的产业,从某种程度上讲也会成为一个超越IT的大产业链。但要知道的一点,健康行业不同于娱乐、应用、技术等等范畴,它牵扯到更多的重要因素,因此监控和监管也会更加重要。此外用户的认知度和理解度也很重要。或许科技公司会积极参与健康行业的各个子行业的机会,但全方位地进入到健康行业,并且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健康类企业的话,将很困难。

  因此,也不要把可穿戴设备仅仅定位到健康应用这个相对窄众化的范畴内,更不要把此当作一个噱头。可以说,可穿戴智能设备进入到健康应用的范畴可以在一定程度或者说一定范围内让用户简单地分析自己需要去检查或者完善的地方,引起一点重视。但不是唯一。当然,如果能够通过更大的应用支持之后,作为一个终端表象来诠释一些内容的话,还是非常可行的。

  众所周知,医院系统需要更大的数据分析和积累,需要更多地应用分析支持。这也是大数据应用的一种具体体现。目前无论是云计算还是云存储都会是医院应用的一个方向,并且已经成为一个方向应与。一些科技公司也在加大自己的这方面布局。据悉,美国已经有医院利用大数据在预测谁会生病。笔者又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身边的同事、朋友三番五次地出现年纪轻轻就因年早逝的噩耗。有时候没有丝毫的征兆,因为一时的突发病症就此天人永隔。如果大数据应用到更大的范畴内,进行更精准地分析,是不是也能及时发现一些端倪和征兆?

  据悉,美国有医院已经开始尝试这种研究。通过大数据模型进行更加精准地分析和评估。这是科技进步带来的福利,虽然仅仅是起步阶段,但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很显然,这是扎实推进技术进步给我们健康福利的机会,不是单一产品带来的一种营销噱头。无论什么智能化产品的出现,我们不需要一个简单地玩具化的预支和预测,而是更具有参考意义和价值的应用。这样或许也能给我们更多的警示,并且帮助我们及时调整自己。

声明: 本文由入驻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发表评论

0条评论,0人参与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您提交的评论过于频繁,请输入验证码继续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

    可穿戴设备 猎头职位 更多
    文章纠错
    x
    *文字标题:
    *纠错内容:
    联系邮箱:
    *验 证 码:

    粤公网安备 440305020027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