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kid AR“越过山谷”之后呢?
李宗盛的《山丘》中有这样一段歌词:因为不安而频频回首,无知地索求,羞耻于求救,不知疲倦地翻越,每一个山丘。
对科技企业来说,比“越过山丘”更难的,恐怕是“越过山谷”。
整个行业都处于低谷时,资本低迷、用户冷淡,企业需要沉下心去攻克技术难题、研究解决方案。没有耐性、只有梦想的企业往往会死在这个阶段。
2015年兴起的AR、VR浪潮在2016年后随之遇冷,创业公司倒闭潮不断,此后行业度过了3-4年低谷期。
不过,今年AR市场似乎正在复苏。
中国创业企业Rokid——这样一家2014年成立,专注于AR和AI技术的交互科技公司,在5月29日第十届AWE(增强现实世界博览会)上也发布了新一代MR眼镜Rokid Vision。
(Rokid Vision)
过去我们对Rokid的认知普遍是一个研究AI音箱、AI机器人的企业。如果你以为Rokid和几年前那些搞消费电子产品的公司没什么区别,那你就低估它了。
它走过了AR创业风口、行业低谷,并在今天的产业互联网浪潮中依旧坚挺。这是一家务实且低调的企业。
一
行业山谷
1995年,Gartner咨询公司依其专业分析预测与推论各种新科技的成熟演变速度及要达到成熟所需的时间,画出了一张“技术成熟度”曲线图。
这张曲线图把一项技术的发展分成了五个阶段。
技术萌芽期 (Technology Trigger)、期望膨胀峰值(Peak of Inflated Expectations)、泡沫破裂低谷期 (Trough of Disillusionment) 、稳步爬升恢复期 (Slope of Enlightenment)以及生产成熟期 (Plateau of Productivity)。
某种意义上看,2015-2016年行业高峰之后可以看作是“行业山谷”。
Digi-Capital在去年4月曾经公布过一份VR/AR行业投资额数据报告,这份报告显示,在2017年一季度开始,VR/AR的投资热度就在持续下滑。
不过2019年以来,行业正在迎来复苏。
趋势很明显。今年2月,巴塞罗那MWC2019大会上微软正式发布了第二代混合现实设备HoloLens 2。苹果、Facebook的AR设备传闻不断。
中国创业企业Rokid,也在5月29日发布了新一代MR眼镜Rokid Vision。
2016年3月,Rokid成立了进行前瞻性技术探索的R Lab,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子工程系博士饶轶成为了这个实验室的负责人。
这位光电子领域专家、系统设计专家常驻美国旧金山,对AR市场的动向有着敏锐嗅觉。
在他看来,当下是AR市场Gartner曲线的第二次抬头阶段。当下能够看到大规模商用的希望。
饶轶判断,AR技术在ToB市场,未来1-2年间会有比较明显的应用。在ToC市场可能会稍晚一些,正常预期3-4年会有明显落地。
过去三年,Rokid是如何越过“行业山谷”的?
饶轶用了“积累技术”这四个字来概括这三年。这段时间Rokid在AR方向干了两件事:
1、控制现金流,不在不适合的地方花太多钱;
2、聚焦研发的产品,不着急扩大声量;
他甚至有些享受这段时间。因为短暂低沉期是积累技术最好阶段,没人关注自己,竞争者也较少。
此时做技术、产品积累相对比较有效的,不会受到市场噪音的干扰。甚至接触客户时也比较占优势,因为市场早期客户并没有那么多选择权。
从AR技术的角度看,Rokid这几年积淀了四点优势。
1、光学。光学是AR头显的核心,如何把它做小,能耗做低,显示效果做好是关键因素。饶轶作为光学专家,带领的Rokid R Lab在光学领域本身就具备自主研发能力。
2、算法。AI加AR可以使得头显设备能更好理解世界。比如在人脸识别技术和AR眼镜结合时,AR在安防等行业运用中会有突破性的表现。Rokid作为一家研究AI解决方案的企业,本身就在AI技术上有所积淀。
3、交互。过去三年,Rokid积累探索了大量交互可能性,包括如何显示不同的颜色、怎样使用触摸、语音、手势跟设备展开交互。
4、系统整合。眼镜是相对复杂的事情,它不光有工业设计、机械设计、电子设计、操作系统、还有应用软件算法等等,这些技术的整合需要时间磨砺。
二
ToB掘金
去年年底,“产业互联网”概念逐渐成为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发展方向。AR这一新技术也遵循着“产业互联网”的节奏。
2016年以前,AR创业以消费电子方向为主。正如饶轶所说的,即使在今天,AR作为普通消费者可以享用的消费电子产品还是有一段距离。
不过在今天,Rokid的AR项目更多以ToB解决方案为主,我更想给它定义为“产业电子”。
饶轶认为,B端市场短期内不敢说是摇钱树,也是Rokid AR业务的主要落地方向。ToB市场的落地,使得Rokid能够在当下获得一定的现金流。
2016年R Lab刚刚成立时,Rokid内部就已经有重点以ToB领域展开突破的意识。在去年9月,这个想法随着市场需求逐渐得到认可。
Rokid AR业务形成了两条腿走路的商业模式,一条是B2B,一条是B2B2C。
所谓B2B指的是,在安防、教育、工业、医疗、物流等领域为行业客户提供解决方案。
以物流为例,Rokid在5月29日宣布和菜鸟达成战略合作,Rokid 将运用AR 和AI 技术,探索AR 智能物流,共同推进菜鸟IoT开放平台的建设。
当前来看,Rokid会为仓库工人提供Rokid Glass(若琪慧眼),AR眼镜基于AI 算法,可以辅助甚至取代传统手持PDA(掌上电脑),快速扫描条码,实现实体仓与数字仓的实时同步,达到仓储作业的智能化,提高作业效率
以安防为例, 目前主要跟地方公安部门合作,用于民警巡查和执勤。主要功能是人脸识别,此外还有视频录制、消息通知、视频直播等功能。
饶轶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案例。
(一代产品Rokid Glass已在富士康产线投入量产)
第一代眼镜在试用的时候,民警就在地铁站现场抓到一个逃犯,这也证明这技术是有效的,“它是一个移动的人脸识别的仪器,而且是实时反馈的,因此可以有效补充固定安防摄像头的盲点。”
在工业场景,Rokid则是和智利某矿山的检查项目达成了合作,现场工人可以佩戴AR眼镜进行矿山勘察,无从判断时可以把现场观察到的图象通过远程的摄像头传回远端,远端的行业专家可以在视野内标注指导。
在面向2B客户的时候,Rokid则是在为客户提供半定制的解决方案。
目前这些解决方案以远程协助和AI算法为核心,主要涉及人脸识别、物体识别等技术。未来Rokid会建立平台型解决方案,提供标准SDK和工具包,让企业用户或者开发者共同探索定制更垂直的行业领域。
所谓B2B2C指的是,在零售、体育、文化、艺术场景,为观众提供AR眼镜。这种合作虽然是面向C端用户,实际上还是通过B端企业展开的。
比方说,Rokid Vision 首个公开合作案例是与F1的合作。
观众可以通过赛车车身传感器和摄像头搜集的数据,利用Rokid Vision 和 Teslasuit体感套装重现赛车体验,用户可以亲历F1 方程式冠军刘易斯汉密尔顿在2018 年杆位圈赛时的视觉冲击和身体感受。
这一次Rokid在AWE(增强现实世界博览会)上发布的新一代MR眼镜Rokid Vision,其实也可以看作是B2B2C的产品。
Rokid Vision并非一体机,只需通过USB-C数据线,就可以兼容市面上主流的安卓智能手机。连接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即可可以实现3D视频、AR游戏等功能,不需要额外的供电——这款产品的售价和一台中端智能手机相仿。
(Rokid Vision)
用户在手机上打开Rokid Vision APP,眼前就出现Rokid Vision的启动界面。目前有3D视频,MOBA 游戏、3D网页浏览多个功能可以体验。
在饶轶看来,未来Rokid在消费电子产品的AR设备肯定是离不开手机公司,因为与其单独去销售产品,还不如跟手机公司去捆绑销售。
Rokid提供产品,手机品牌提供渠道、品牌和供应链上的支撑,双方取长补短把产品推到市场。这种策略可能会更可行。
从Rokid Vision的发布来看,Rokid的AR战略是这样的。
1、保证在ToB市场获得充足现金流的同时,适度试水在ToC市场;
2、用相对低成本的解决方案让大众市场获取尝鲜体验,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教育市场;
三
渐变期等待起飞
国内企业战略及管理学研究者朱恒源有一个“变革动态管理模型”。
如果说Gartner曲线更多和产品技术层面的落地相关,那么“变革动态管理模型”这个曲线则是更多和产业链和商业节奏有关。
某种意义上看,当下发展阶段就是图中所示的智能手机和AR设备这两条动态曲线的重叠区间。
这个区间接近智能手机的剧变期,也是AR设备的渐变期。
按照朱恒源的观点,一个新品类刚出来,发展到小众市场阶段时,它的主要矛盾是无限的市场前景和少得可怜的用户基数之间的矛盾。
一条新的S曲线刚开始的时候,是没有人愿意跟着走的,所以最开始需要到原有价值链中去借资源,拼凑出一个最小的粗糙的价值链。
一旦在产品市场上达到了一个最小规模,就能够不断地把原来价值链体系中的资源分阶段吸引过来,造成原有的价值链体系被不断地解构,再围绕新的用户需求重构一个新的价值链。
AR什么时候能带来下一代计算设备的变革,没人知道。
但饶轶更像是个“务实主义者”。他认为:
创业其实最大的生死线就是你能不能生存,如果不谈生存只谈一些远景和未来能发生的事情,实际上是胡说八道。在今天,能落地的公司、能生存的公司、能够拿到订单的公司才是能够笑到最后的公司。
Rokid,就像是一只鳄鱼,静静趴在当下手机、AR产业链变革的河流之中养精蓄锐,静静等待着猎物到来。
发表评论
请输入评论内容...
请输入评论/评论长度6~500个字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